有机花菜种植技术谁能给我介绍下?



				
				
annielove123
9663 次浏览 2024-06-09 提问
12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1 03:11:28 回答

1、采用保护性设施育苗。冬春季节栽培的青花菜,为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冻害和先期抽薹,应采用大棚冷床育苗,必要时需采用多层覆盖保温或温床育苗。有条件的要提倡采用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或穴盘中的育苗方法,无需假植分苗,且定植时可缩短缓苗期。
  2、加强管理。冬春季温度低,幼苗易受冻害或冷害,为避免淋水引起土温急剧下降,苗期应注意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因棚内湿度过大而引起猝倒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3、合理控制苗龄。冬春季节温度低,秧苗生长慢,苗龄一般在45天~60天,具4片~5片真叶即可定植。采用棚内育苗露地定植的,宜根据露地定植的适宜时期,调节育苗棚内的温湿度,确保秧苗能按期移栽。
  4、定植。青花菜适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土壤翻耕后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25公斤,尿素10公斤,硼酸1公斤。按连沟1.5米整地作畦,深沟高畦,整地后喷除草剂禾耐斯或丁草胺封闭防草害。有条件的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不但可提高土壤温度,保墒防涝,减轻杂草危害,海涂地还可延缓返盐,减轻盐害,明显增加植株长势和增强植株抗病性,增产效果明显。
  定植前7天~10天进行炼苗,可在晴天中午通风降温,使幼苗逐渐适应室外的低温环境,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每天进行的炼苗时间应逐渐延长。一般株距35    厘米~40厘米,依品种不同每亩栽2500株~3000株。大棚等设施内栽培的,密度则应该稍稀些,每亩栽2000株~25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促活棵。活棵后因气温低,蒸发量较小,一般不需浇水,如土壤过干,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浇稀薄人粪尿。
  5、田间管理。温度管理上,春季花菜栽培生长前期处于低温季节,生长量小,而青花菜的植株大小与花球产量关系密切,且生长后期温度升高快,对青花菜的花芽花蕾分化和花球形成不利。因此,在田间管理上,生长前期要求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受冻。大棚栽培的要及时闭棚保温,露地栽培的要尽早开沟排水防冻,遇突发性大霜或冰冻天气应采取遮阳网浮面覆盖的补救方法。生长后期,4月气温升高以后,设施栽培的要及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花球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2024-06-11 03:11:28 回答

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黄花菜地要求种植前深耕,将士敲碎、整平,稻田种植黄花菜的要按要求开好利于排灌的“三沟”。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最好在栽植前先开30厘米深的定植沟,顺沟施入厩肥,再铺放表层熟土。栽植时再浅施优质肥。  
二、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从花蕾采收完毕至下年发春苗前均可移栽,以花蕾采收完毕后分株移栽最好,当年可发生冬苗,抽生新根,积累养分,翌年可抽薹投产。土壤肥力高的稻田、菜园土每亩种植16000穴。坡地、贫脊土壤每亩种植2000穴。种植方式以宽窄行交替为好。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并用草木灰盖蔸,成活后每亩用100~200公斤人粪尿对水淋蔸作定根肥。  
三、科学施肥,合理排灌
春季多雨,应及时做好黄花菜地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渍涝,7~8月份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引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延长采收时期,提高产量,引水抗旱宜早晚进行,做到急灌急排,不能漫灌。黄花菜十分喜肥、耐肥,尤其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多。施肥应于春苗发芽期、抽莛开花期和冬苗发育期分次进行。在抽薹始期喷施花朵壮蒂灵,为增强植株抗旱、抗病力,延长叶片功能,促使花蕾粗壮,减少幼蕾脱落,提高产量。

2024-06-11 03:11:28 回答

花菜学名花椰菜  也称“番芥蓝”、“菜花”、“花椰菜”、“椰菜花”,属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变种。以巨大花蕾供食,珍蔬之一。  
  花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突出,每100克含量高达88毫克,比同类的白菜、油菜等多一倍以上,比芹菜、苹果多一倍。何时传到中国尚不可考,据传地中海东岸曾广为栽种,传入中国江浙、两广地区后迅速在南北各地广为种植,产量颇大。在德国生物学家科赫发现结核菌前后,肺结核曾有大流行,欧洲人便用花菜汁制成治疗咳喘的药物,便宜而有效,称为“穷人的医生”。现代中国又用包心菜提取维生素U治胃病,这两种菜真象一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孪生兄  弟,为医学做了重大贡献。  
  花菜分白色和绿色两种,北京称“菜花”,但与油菜花易混淆,故称花菜为妥。花菜性平味甘,有强肾壮骨、补脑填髓、健脾养胃、清肺润喉作用。适用于先天和后天不足、久病虚损、腰膝酸软、脾胃虚弱、咳嗽失音者。绿菜花尚有一定清热解毒作用,对脾虚胃热、口臭烦渴者更为适宜。  
  花菜营养丰富,质体肥厚,蛋白、微量元素、胡萝卜素含量均丰富。每百克花菜含蛋白2.4克、维生素C  88毫克,分别是北京大白菜的2.2倍和4.6倍。花菜是防癌、抗癌的保健佳品,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都对抗癌、防癌有益,其中绿花菜所含维生素C更多,加之所含蛋白质及胡萝卜素,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花菜中提取物萝卜子素可激活分解致癌物的酶,从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国外研究还发现花菜中含有多种吲哚衍生物,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脾虚胃弱的胃肠癌、乳腺癌患者应提倡多吃花菜。  
  花菜烹饪时爆炒时间不可过长,也不耐高温长时间处理,以防养分丢失及变软影响口感,不如热水短时焯过之后加调料食用。购买花菜时也应注意,为使花菜色白鲜艳,偶见菜农用硫磺熏制,此举恐违反卫生要求。加工花菜时,先用手掰成小花瓣,以求得花瓣完整,花托鲜嫩,也可食用,较长的花托应用刀横切成片,可与花瓣同炒。  
  花菜质地细嫩,清甜爽脆,含纤维质较少,味甘鲜美,食后易于消化,由于其质地细嫩,不宜加热过久,以免软烂而失去风味。常用的烹调方法是采用焯水或划油的方法断生,然后再入锅调味,迅速出锅,以保其清香脆嫩。除炒的方法外,适宜于多种烹调方法:拌、熘、烩、炝和渍等,也可以作汤菜,荤素皆宜。  
  花菜的质量以个体周正,花球结实,颜色乳白,化粒细而均,不发黄、无虫者为佳。初加工时宜于用手掰碎而不宜用刀切。  
  一般不主张花菜与黄瓜同炒同炖,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容易破坏花菜中的维生素C,但花菜色白,黄瓜带有绿色,两菜搭配,为外观增色,最好分开煸炒,然后混合装盘。  
  花菜用于食疗举例如下:  
  滋阴解毒方:用于热毒伤阴引起的胃热、口苦、咽干舌燥、不思饮食、头痛目赤或放疗引起的气阴两虚等症。绿花菜250克,掰小块洗净,白木耳50克先泡,菊花少量,冰糖少许,文火煲约半小时,拣出菊花,放凉后即可食用。  
  补肾强身方:适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纳谷不香或放化疗引起的面色晦暗、乏力倦怠等。猪或羊肾一对,剖开去筋膜,冷水泡半日。黑木耳100克凉水泡开,花菜200克掰小块,洗净开水焯过。猪或羊肾切丁,与黑木耳爆炒,酌加姜、蒜末及盐,炒至八分熟时加入花菜,翻炒至熟即可。  
  益气止咳方:用于肺气不足,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气短,痰喘乏力,干咳少痰,腰酸腿软,消瘦乏力等症。花菜200克、百合100克、杏仁50克、冬虫夏草10克煲汤,起锅时打入柴鸡蛋2个,加湿淀粉少量,酌加调料即可。  品种选择青花菜春季栽培应选择适应性强、耐寒、较耐热、株型紧凑、花球紧实的中温型中熟或中早熟品种,如圣绿、春秋4号、春秋44号、博爱1号等。  
  培育壮苗除了掌握常规秋冬栽培的育苗技术外,冬春栽培育苗还应采用以下几条技术措施。  
  1、采用保护性设施育苗。冬春季节栽培的青花菜,为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冻害和先期抽薹,应采用大棚冷床育苗,必要时需采用多层覆盖保温或温床育苗。有条件的要提倡采用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或穴盘中的育苗方法,无需假植分苗,且定植时可缩短缓苗期。  
  2、加强管理。冬春季温度低,幼苗易受冻害或冷害,为避免淋水引起土温急剧下降,苗期应注意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因棚内湿度过大而引起猝倒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3、合理控制苗龄。冬春季节温度低,秧苗生长慢,苗龄一般在45天~60天,具4片~5片真叶即可定植。采用棚内育苗露地定植的,宜根据露地定植的适宜时期,调节育苗棚内的温湿度,确保秧苗能按期移栽。  
  4、定植。青花菜适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土壤翻耕后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25公斤,尿素10公斤,硼酸1公斤。按连沟1.5米整地作畦,深沟高畦,整地后喷除草剂禾耐斯或丁草胺封闭防草害。有条件的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不但可提高土壤温度,保墒防涝,减轻杂草危害,海涂地还可延缓返盐,减轻盐害,明显增加植株长势和增强植株抗病性,增产效果明显。  
  定植前7天~10天进行炼苗,可在晴天中午通风降温,使幼苗逐渐适应室外的低温环境,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每天进行的炼苗时间应逐渐延长。一般株距35  厘米~40厘米,依品种不同每亩栽2500株~3000株。大棚等设施内栽培的,密度则应该稍稀些,每亩栽2000株~25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促活棵。活棵后因气温低,蒸发量较小,一般不需浇水,如土壤过干,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浇稀薄人粪尿。  
  5、田间管理。温度管理上,春季花菜栽培生长前期处于低温季节,生长量小,而青花菜的植株大小与花球产量关系密切,且生长后期温度升高快,对青花菜的花芽花蕾分化和花球形成不利。因此,在田间管理上,生长前期要求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受冻。大棚栽培的要及时闭棚保温,露地栽培的要尽早开沟排水防冻,遇突发性大霜或冰冻天气应采取遮阳网浮面覆盖的补救方法。生长后期,4月气温升高以后,设施栽培的要及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花球成熟后要及时采收。  
  肥水管理上要注意施足基肥,促进早缓苗,缓苗后稍为控肥水,提高抗逆性。2月下旬天气转暖后,要及时追肥,以促为主,一促到底,特别是花球膨大期要重视肥水,结合中耕除草,一般每亩用复合肥1公斤加尿素8公斤,促进花球膨大。为防治花茎空心,现蕾前15天~20天用16%的液体硼肥1000倍喷施2次~3次进行叶面追肥。青花菜生长前期气温低,一般无需灌水,为避免浇水引起土温急剧下降,浇水宜在中午进行,浇水量也不宜过多。气温回升后,要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特别是结球期切勿干旱,以免抑制花球的形成,导致产量下降。露地栽培的大雨后要及时排水,切勿积水,并及时喷杀菌剂,以防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6、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防治方法要求在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管理的基础上,猝倒病发病初期用72%普力克或64%杀毒矾或60%灭克500倍~600倍喷雾;立枯病发病初期用10%世高1500倍喷雾。  
  生长期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软腐病等,除搞好农业防治技术外,化学防治方法为:霜霉病发病初用60%灭克或64%杀毒矾或58%雷多米尔或  72%克露500倍~600倍喷雾。菌核病在发病初及多雨天用50%扑海因1000倍或50%速克灵1500倍喷雾。黑腐病、软腐病在移栽成活后用80%必备500倍或77%可杀得500倍或47%加瑞农800倍喷雾。  
  虫害主要有育苗前期及生长后期温度回升后发生的蚜虫,防治方法为10%的吡虫灵2500倍液或20%康福多5000倍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农药要注意轮换使用,一般隔7天~10天防治1次,连续2次~3次,最后一次用药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1532998085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