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与太阳能发电系统用着如何?



				
				
桠枫娇娇
81244 次浏览 2024-06-04 提问
105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6 11:44:55 回答

把这个系统作为备用手段是可以的,不能作为主要的电源。因为阴天同时无风是最困难情况,需要蓄电池供电。12伏100安时通过逆变器送到220伏系统要打8折的效率折扣,将将够1000瓦一个小时。如果打算比较长时间使用,应该把蓄电池容量加大,至少应该是3组12伏100安时。而且平时还要用220伏电源给蓄电池充电。

2024-06-06 11:44:55 回答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式,于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并首先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兴起,并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涌现了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天威英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光伏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正在形成。
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  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  21  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  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  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  20%以上;到  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  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太阳能光伏材料分为三大类:
•  单晶硅具有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是成本较高;
•  非晶硅太阳则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但是转换效率较低,而且效率
衰减得比较快;
•  铸造多晶硅太阳能则具有稳定的转换的效率,而且性能价格比最高;  •  薄膜晶体硅太阳能则现在还只能处在研发阶段。
硅系列太阳能中,单晶硅和多晶硅继续占据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比例已超过80%,而这一发展趋势还在继续增长。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可调度性,可以根据需要并入或退出电网,还具有备用电源的功能,当电网因故停电时可紧急供电。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常常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不具备可调度性和备用电源的功能,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有2种主要途径:以上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光电装置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即“太阳光发电”,常称为“光伏发电”;另一种是收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即“太阳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太阳的热能发电.通过集热装置将太阳辐射的热能集中,驱动发电机发电。热发电系统一般包括集热系统、热传输系统、蓄热储能系统、热机、发电机等。集热系统聚集太阳能后。经过热传输系统将热能传给热机。并由热机产生动力。而热发电中应用较广泛的应属太阳能塔式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聚光器聚集太阳能,经吸收器吸收后,转化成热能,产生高温蒸汽或气体进入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产生电能。按聚光形式不同,太阳能热发电可分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
一、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利用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群,将阳光聚集到1个固定在塔顶部的接收器上,用以产生高温。加热工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气体,驱动发电机组发电,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
2/4页
统包括:聚光子系统、集热子系统、发电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辅助能源子系统。具有规模大、热传递路程短、热损耗少、聚光比和温度较高等特点,极适合于大规模并网发电。
二、槽式太阳能热发电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经过串并联的排列,产生高温,加热工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规模大、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商业并网发电。整个系统包括:聚光集热子系统、换热子系统、发电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辅助能源子系统。
三、碟式太阳能热发电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利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将入射阳光聚集在焦点上,放置在焦点处的太阳能接收器收集较高温度的热能,加热工质,驱动发电机组发电或在焦点处直接放置太阳能斯特林(stir.1ing)发电装置发电。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寿命长、效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可以单台供电,也叮以多套并联使用,非常适合边远山区发电。
新能源的另一个代表就是风能。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风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太阳每小时辐射地球的能量是174,423,000,000,000千瓦,换句话说,地球每小时接受了1.74  x  10^17瓦的能量。风能大约占太阳提供总能量的百分之一,二,太阳辐射能量中的一部分被地球上的植物转换成生物能,而被转化的风能总量大约是生物能的50~100倍。
风电的优势在于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可用率已达95%以上,已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风力发电的经济性日益提高,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若计及煤电的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的间接投资,则风电经济性将优于煤电。风力发电场建设工期短,单台机组安装仅需几周,从土建、安装到投产,只需半年至一年时间,是煤电、核电无可比拟的。投资规模灵活,有多少钱装多少机。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来说,可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现代风力发电机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风并非"推"动叶轮叶片,而是吹过叶片形成叶片正反面的压差,这种压差会产生升力,令叶轮旋转并不断横切风流。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并不能提取风的所有功率。理论上风电机能够提取的最大功率,是风的功率的59.6%。大多数风电机只能提取风的功率的40%或者更少。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风力机部分――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部分――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大型风力发电站基本上没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会拥有尾舵)风轮是吧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浆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由于风轮的转速比较低,而且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经常变化着,这又使转速不稳定;所以,在带动发电机之前,还必须附加一个把转速提高到发电机额定转速的齿轮变速箱,再加一个调速机构使转速保持稳定,然后再联接到发电机上。为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还需在风轮的后面装一个类似风向标的尾舵。
铁塔是支承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
3/4页
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铁塔高度视地面障碍物对风速影响的情况,以及风轮的直径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围内
发电机的作用,是把由风轮得到的恒定转速,通过升速传递给发电机构均匀运转,因而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风电机组的结构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转子
又叫叶轮、风轮,包括三个叶片和轮毂,以及相应的附件。
(二)传动系统
包括主轴、齿轮箱、联轴器三个部分。
主轴是指叶轮与发电机或者齿轮箱之间的连接部分,起支撑叶轮和传动风转矩的作用;
齿轮箱也叫增速齿轮箱,起到增速作用;
联轴器是连接传动轴(driving  shaft,指齿轮箱高速轴)和非传动轴(driven  shaft,指发电机前轴)的弹性部件。
对于直驱型机组,其传动系统由较大区别。以金风1.5WM系列机组为例,传动系统比较特殊,没有齿轮箱、联轴器、主轴等部件,叶轮直接与发电机外转子(永磁体)相连接。
(三)发电机
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从机械角度看,发电机的安装、对中、减震等都很重要。
(四)液压系统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液压系统是机组重要的执行系统,从液压系统的组成上来说,它主要包括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控制阀、辅助元件——蓄能器和油箱等;从液压的应用上来说,液压系统主要包括高速轴(或低速轴)机械刹车、液压变桨、叶尖扰流器控制、偏航阻尼控制等四个方面。
(五)偏航系统
偏航系统的机械部件主要包括:偏航电机、偏航减速器、偏航驱动齿轮、偏航轴承、偏航卡钳。其中偏航卡钳分为机械式偏航卡钳和液压式偏航卡两种,偏航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种。
(六)支撑系统
机组的主要支撑件构成机组的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机舱架(机架)、塔架与基础三大部分。
(七)电气柜体
电气柜体主要包含了机组的电气控制部件,从机械角度来看,电气柜体的布置、固定也非常重要。
(八)其它附件
除了上述七大件之外的其他部分,称为附件。如机舱罩、爬梯、助爬器、塔底支架等附属设备。
以上八个系统的主要机械件包括:叶片、轮毂、变桨机构与变桨轴承、主轴与主轴承、齿轮箱、联轴器、机械刹车、偏航机构与偏航轴承、液压站结构、机组润滑装置、机舱架、机舱罩、塔架、基础等十四个部分。

2024-06-06 11:44:55 回答

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实现的,就是所说的电池的容量稍微有点小,如果停电频率较高,而且停电时间比较长的话那你还需要换个大点的蓄电池。、
希望您能满意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65469264984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