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清楚中国茶具分类详情?



				
				
天晴小卷XJ
7127 次浏览 2024-06-01 提问
12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3 06:27:16 回答

1、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采用宜兴当地的紫泥、红焙烧而成,质地细腻,传热慢,能够蕴蓄茶味,还能汲附茶汁,具有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2、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茶具,瓷器茶具包括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漆器茶具等。瓷器茶具风格比较独特,瓷质厚重,保温性能比较好。
3、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光泽夺目,且价廉物美,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使用玻璃茶具泡茶,可以欣赏到茶叶的各种姿态。不过玻璃茶具有个缺点哦,就是比较容易破碎。
4、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使用金、银、铜、锡等制作的茶具。具有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等特点。金属茶具不易破碎,相对来说价格有点昂贵,普通的老百姓很少使用。
5、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已成为历史,现今很少人使用,部分地区,也有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但用木罐、竹罐装茶,就比较常见。

2024-06-03 06:27:16 回答

1、茶具的分类按质地可划分为:金属茶具、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搪瓷茶具、玉石茶具等。
     2、茶具的分类按用途可划分为:茶杯、茶碗、茶壶、茶盖、茶碟、托盘等饮茶器具。
     3、茶具的分类按茶艺冲泡要求可划分为: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涤洁器等。

2024-06-03 06:27:16 回答

第一种: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大约出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属器具。而到了隋唐时,金属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从元朝以后,特别是从明朝开始,随着茶类和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金属茶具才慢慢消失。用金属茶具来煮水泡茶,会使茶叶的味道走样,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的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要比纸、竹、木、瓷、陶密闭性好,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所以用锡制作的茶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第二种:陶器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  紫砂壶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  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  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在中国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紫砂茶具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等形状。
第三种: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陶瓷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
(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建安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第四种: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第五种: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  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的茶具,但总的来说,在茶具史上  仅居很次要的地位。因为这些器具制作困难,价格高昂,并无多大实用价值,主要作为摆设,用来显示主人富有而已。
第六种: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有优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造型多样,且价格低廉,深受人们的欢迎。缺点是传热快,易烫手,且易碎。用玻璃茶具泡茶时,可直观杯中茶叶缓缓舒展和上下浮动以及茶汁慢慢浸出的过程,欣赏茶汤的鲜艳色泽,增添品味之趣。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5202889442443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