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普通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JIE杰高升
35120 次浏览 2024-06-04 提问
8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6 04:43:21 回答

摄影技术的提升是经验的积累,借鉴前人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快速提高我们的照片拍摄水平。在胶片时代,经无数摄影师的经验积累汇聚,形成了十二条简化操作、最实用的摄影技巧。这些简化的摄影技巧,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  
 
  1.阳光十六法则  
  对于风景摄影而言,过分依靠相机的测光结果往往不能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比如场景中存在大面积暗色景物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会增加曝光量,得到的照片效果呈现过曝的效果,天空变成惨白一片,没有任何细节。  
  这时如果采用“阳光十六法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阳光的照射强度是相对固定的,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室外,将相机的光圈设定为f16、快门速度为  1/125秒(iso为100的前提下)就可以拍出色彩浓烈,曝光正常的风景照片了。根据这个法则,碰到反光较为强烈的环境,比如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  用f/22光圈,在光线受到减弱时,比如多云情况下应使用f/11光圈。  
 
  2.月光11、5.6法则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有规律地发生着变化,从古至今那些美丽的传说无时不刻使人们对天体产生着遐想,而在夜晚当你面对天空时,月亮又是第一个走进我们的视野。古代,诗人们对月饮酒赋诗,当今在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时候,都喜欢把月亮拍进自己的画册。  
  根据专业人士的测量,满月时的亮度值为  ev15,相机iso设定在100时,采用1/125秒的快门速度,采用光圈f11拍摄可获得正常的视觉效果。半月时需要增加4倍曝光量,曝光组合可设定  为iso100、快门1/60秒、光圈f5.6。而在拍摄月芽时甚至需近1秒长的曝光。细分析起来并不是因为它们大小的变化引起亮度的下降,而是月亮在盈  亏变化时所受到阳光照射的角度起着变化。拍摄月亮忌曝光过度,多曝光会成为一个白圈,毫无月亮的感觉,所以称为月球,是因为它有立体感。  
 
  3.相机抖动法则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5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不过如今的数码相机很多都具备防抖功能,以镜身防抖技术为代表的佳能和尼康而言,优势主要体现在长焦摄影能力上,在135mm毫米以上的焦段采用镜身防  抖,效果非常明显,完全可以替代3档安全快门(举个例子,也就是说在200mm端开启防抖后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可以达到1/30秒)。  
  采用机身防抖功能的机型的防抖优势主要体现在50-100mm这段中焦上,以刚发布奥林巴斯e3为例,它在这个焦段可以实现替代4档安全快门,也就是说在100mm的焦段下,快门速度1/8秒拍摄的照片也不虚。  
 
  4.灰板法则18%中灰版  
  灰板是拍摄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背(手心太白,手背颜色接近脸部)摊开面向阳光,对手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  
 
  5.景深法则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6.快速闪光输出法则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专用热靴ttl闪光灯价格昂贵,很多人用售价仅有100多元的通用接口的热靴闪光等替代。以国产的银燕闪光灯为例,by28a的售价在160元左右,不过它确是一款具备灯身自动测量闪光的自动闪光灯。  
  当我们需要在室外拍摄逆光

2024-06-06 04:43:21 回答

摄影技术的提升是经验的积累,借鉴前人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快速提高我们的照片拍摄水平。在胶片时代,经无数摄影师的经验积累汇聚,形成了十二条简化操作、最实用的摄影技巧。这些简化的摄影技巧,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  
 
  1.阳光十六法则  
  对于风景摄影而言,过分依靠相机的测光结果往往不能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比如场景中存在大面积暗色景物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会增加曝光量,得到的照片效果呈现过曝的效果,天空变成惨白一片,没有任何细节。  
  这时如果采用“阳光十六法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阳光的照射强度是相对固定的,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室外,将相机的光圈设定为f16、快门速度为  1/125秒(iso为100的前提下)就可以拍出色彩浓烈,曝光正常的风景照片了。根据这个法则,碰到反光较为强烈的环境,比如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  用f/22光圈,在光线受到减弱时,比如多云情况下应使用f/11光圈。  
 
  2.月光11、5.6法则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有规律地发生着变化,从古至今那些美丽的传说无时不刻使人们对天体产生着遐想,而在夜晚当你面对天空时,月亮又是第一个走进我们的视野。古代,诗人们对月饮酒赋诗,当今在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时候,都喜欢把月亮拍进自己的画册。  
  根据专业人士的测量,满月时的亮度值为  ev15,相机iso设定在100时,采用1/125秒的快门速度,采用光圈f11拍摄可获得正常的视觉效果。半月时需要增加4倍曝光量,曝光组合可设定  为iso100、快门1/60秒、光圈f5.6。而在拍摄月芽时甚至需近1秒长的曝光。细分析起来并不是因为它们大小的变化引起亮度的下降,而是月亮在盈  亏变化时所受到阳光照射的角度起着变化。拍摄月亮忌曝光过度,多曝光会成为一个白圈,毫无月亮的感觉,所以称为月球,是因为它有立体感。  
 
  3.相机抖动法则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5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不过如今的数码相机很多都具备防抖功能,以镜身防抖技术为代表的佳能和尼康而言,优势主要体现在长焦摄影能力上,在135mm毫米以上的焦段采用镜身防  抖,效果非常明显,完全可以替代3档安全快门(举个例子,也就是说在200mm端开启防抖后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可以达到1/30秒)。  
  采用机身防抖功能的机型的防抖优势主要体现在50-100mm这段中焦上,以刚发布奥林巴斯e3为例,它在这个焦段可以实现替代4档安全快门,也就是说在100mm的焦段下,快门速度1/8秒拍摄的照片也不虚。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2024-06-06 04:43:21 回答

热靴有单触点、双触点,或者多个触点的。触点不同自然功能不同了,触点越多,功能就越多,例如TTL闪光,必须有专门的触点来感应的,最少的触点是一个,就只有引闪的功能,闪光输出量完全需要自己控制的.TTL就是  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意思为通过镜头,也就是通过镜头测光,主要是区别旁轴相机的,这个TTL测光更精确,是目前的主导方式.关于TTL的原理和各个厂家的TTL有什么不同,稍后在给大家说明。
  热靴闪光灯也分很多种。我最早用过只有单触点的银燕。连输出强度都不能调整,只能一档输出。后来用过永诺的手动灯,可以调整输出强度,但没有TTL。后来用过日清622TTL闪光灯。但是曝光经常不准确。在走了一圈弯路之后。终于进了第一盏原厂闪光灯尼康  sb600。哇……整个世界清静了。灯头自动变焦,iso自动改变,曝光补偿机身调节,TTL闪光准确,高速同步闪光,无线离机引闪。所有的功能都具备了。一盏sb600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原厂闪光灯那么贵。当然,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的国产灯还没有特别出色的。现在很多国产灯已经具备上述所有功能。价格便宜很多。但我因为每年的使用量很大,所以国产灯没有在选择过。所以大家也不要在让我推荐国产灯了。闪光灯我只推荐原厂。哪怕是低端的型号。
  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ttl。简单说。ttl闪光灯的闪光过程是2次闪光的过程。第一次,闪光灯预闪一下,预闪的光线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反射回来进入相机。相机的感光元件根据反摄回的光线经过复杂的计算,输出一个指令给闪光灯,闪光灯调整自己的输出强度在闪一次。这一次才是真正的曝光。由于两次闪光的间隔很短,所以一般人是感觉不出来2次闪光灯。但是有许多人对光线很敏感,在第一闪光时会不自觉的闭上眼睛。导致拍摄出来的照片是闭眼的。遇到这样神同步的被摄对象怎么破——把闪光灯开到手动上吧。由于TTL闪光灯的闪光强度是相机自己计算出来的,每个相机厂家有一套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是各厂的独门秘籍,也是原厂闪光灯多年以来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这些年国产永诺等厂家通过逆向设计破解了尼康佳能灯厂家的ttl算法。使得国产灯也具备了ttl功能和无线引闪功能。确实对很多人尝试外接闪光灯摄影是莫大的帮助。但是我没有使用过国产ttl灯,所以对国产灯的ttl准确性不做评论。但是国产灯便宜是真的。愿意尝试的可以试试。
  手动闪光就比较简单了,摄影者手动调整外接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单位通常是档。1/1是全光输出。学习摄影一定要有“档”的感念。光圈调整,iso调整,闪光灯的调整都是以档为单位的。
  除了上面两种还有一种A档闪光灯。就是在闪光灯上有个测光装置,根据外界光线自动调整闪光灯输出。因为没有TTL准确,现在基本没有人这么用了。
  简单介绍了一下闪光灯。下面说说怎么用。闪光灯的使用我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当我只使用一盏灯的时候,那么闪光灯尽量作为补充光源来使用的。主光一定是环境光。这种闪光方式叫做填充闪光。填充闪光的原则是,先测量环境光线。比如现场光线iso1600  f2.8  1/60。这是个常见的室内拍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我不做曝光变化。但是我使用外闪在这个基础进行-1档TTL闪光。基本就是填充闪光了。-1档是我的个人习惯。让闪光痕迹尽量减少些。填充闪光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兼顾现场光线。闪光灯只是为了对暗部进行轻微的补光。最大保持现场光的感觉,让闪光灯融入现场光线,不着痕迹的闪光。也许有人要问,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填充闪光的加入让你的主体曝光更平衡。不会产生太过浓重的阴影。在后期调整的时候,暗部噪点不至于很难去除。拍摄人像时,填充闪光的使用,可以增加眼神光,矫正肤色。所以,填充闪光对改善画质非常重要。并且又不会破坏现场光线的气氛。
  填充闪光的关键是,先要对现场光线进行测量,在这个基础上在做闪光灯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在尼康机身上,尼康外闪的增加不会改变A门下环境测光的参数。而在佳能机身上,当你增加外闪后,环境曝光参数会降低一档。这个是两家厂家对闪光灯加入曝光后测量方式不同造成的。我个人更喜欢尼康的测光方式,也就是不改变曝光。所以从尼康换门到佳能后,我在使用外闪的时候,通常是把曝光补偿+1档。有佳能相机和外闪的同学可以试试看你们的相机是不是这样。
  说完填充闪光在来说说平衡闪光。平衡闪光是闪光将照亮主体使其达到背景光的水平。这种方法应用于如下情况:主体处于阴影中,并且/或者背景非常明亮。
  完全闪光顾名思义,就是放弃现场光线,完全依赖闪光灯照射被摄体。就如上面讲填充闪光时,第一张照片那样。基本就是属于完全闪光了。完全闪光通常用在室内狭小空间内,光线非常差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手持拍摄只能依赖闪光灯来拍摄。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可以反射你的闪光灯光线的东西。这个东西通常是天花板或者墙壁。机顶外接闪光灯通常都不大。基本相当于点光源。点光源直射物体会使被摄物体曝光不均匀和产生非常硬的阴影。而通过天花板的反射,使得光源面积变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柔光灯箱。这样一来,光线柔和了,拍摄女性人物或者孩子都能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今天给大家讲了3种常用的闪光方式。填充闪光,平衡闪光,完全闪光。不管以上哪种闪方式我基本都不会选择直射这种方式。我的外接闪光灯90%的情况下都会外接柔光罩。因为我拍摄的大多是女性。追求是唯美的风格。所以我总是尽量柔化的我光线。我的机顶灯也从是不是朝向天花板就是朝向墙壁。反正总之一句话,我总是在试图让我的机顶闪光灯变成一面柔光箱。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闪光不着痕迹。拍出的照片才能赏心悦目。
  希望对你有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544899940490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