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面值最大的是什么?



				
				
脑子已停机
77534 次浏览 2024-05-11 提问
124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3 12:07:34 回答

前南斯拉夫通货膨胀时期,汇率极不稳定,其最大面值曾发行过5000亿第那的货币,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面值的货币。如今,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钱币馆展出的钱币中,其中第一个栏目就是前南斯拉夫时期的5000亿第那,而当时的票面价值才值10个马克(约合现在的5欧元)。  
当时由于货币贬值,南斯拉夫人买台电视需要用车拉钱,据当地人描绘,几乎要用整整一轿车后备箱的钱。甚至买一个面包也要用好几沓钱,数起来很费劲。当时货币贬值的速度说起来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到咖啡馆要一杯咖啡,马上付钱和喝完付钱是不一样的,因为往往喝咖啡的时间说不定货币又贬了。有位学生家长早上给孩子吃午饭的钱,孩子没舍得花,晚上又带回了家,家长一听就骂了孩子一顿,因为到晚上这个钱已经贬得吃不了一顿饭了。  
贝尔格莱德一位开餐馆的朋友曾告诉笔者一则真实的故事:他国内一位朋友的亲戚在南斯拉夫出车祸去世,家人在清理死者的遗物时,发现其身上装有几亿面值的第那,按照家人的想象,死者在国外做国际贸易生意多年,这几个亿最起码也值几百万人民币。谁知托我这个朋友在该国银行一打听,这些钱只能买几盒火柴。还有一个真实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996年的一天,有位在当地中国餐馆工作的年轻服务员下班后,与一位厨师一起步行走回住地,在半路上捡到了一张面值为5个亿的第那,是1992年版的。当时这位服务生兴奋不已,同行的厨师也半开玩笑地说,这是咱俩一起捡到的,你要分给我一半,服务生笑着回答说没问题。回到住地后,服务生担心会有人劫财害命,连激动带害怕一夜没睡着觉,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天上班,便近不及待地问一位南斯拉夫籍的女翻译,这些钱能值多少,翻译看后马上告诉他,虽然票面有5亿,但现在已不值一分钱,听完解释,服务生大失所望,才知当时的通货膨胀之严重。  
有关前南斯拉夫的这种经济现象,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不得其解。他们认为,其他任何国家遇到这种经济状况恐怕早都垮了,而南斯拉夫经济居然还能正常运转,商品照常销售,人民还在正常生活,实在不可思议,可以说这在世界金融史上是一个奇迹。

2024-05-13 12:07:34 回答

1949年5月,  新疆省银行发行了一种面额为60亿元的纸币,  这张纸币折合金元券壹万元,  按照当时上海的物价,  这张60亿元的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  这真可称得上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闻  。

2024-05-13 12:07:34 回答

2013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5元硬币纪念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硬币,发行过的最大面额又是多少呢?
  “孔方兄”的出现与消失
  中国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而金属货币中,历代又以铜币为主。所以,中国古代的货币史,实际上就是铜币史。中国在殷周时期固以齿贝为货币,后因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铜贝代之。铜贝是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形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币制作了重大改革:废止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形、布形、环形等形式不一、单位各异的各类铜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从此,中国铜铸币有了一个统一的形式,  方孔铜钱在中国历史上相沿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7年)机制铜币问世,才走完了它的里程。
  秦始皇统一货币对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然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铸币的形状和币值单位,并没有集中统一铸币权,铸币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可以铸制。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时收盐铁为官,把铸币权收归朝廷所有,统一铸造新的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
  方孔钱币因体积较小,铸造起来很方便,近些年来,常有方孔钱币模钱范出土,一模能同时浇铸几十枚铜钱。模也称为“板”,宋时铸钱每板能铸六十四文。故民间用“板板六十四”形容某人的呆板,不知变通。
  中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币,当推新朝王莽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古铜币,面值为一万枚五铢钱。据史料记载,王莽在位16年,由于国库空虚,共进行了4次货币改革,每改一次,就搜刮老百姓一次。“国宝金匮直万”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铸造的,其形状如葫芦。上部为方孔圆形,铸有“国宝金匮”篆字;下部为正方形,上铸篆体“直万”两字,字体十分精美;中部系一短颈,连接上下两部。在当时,万枚五铢钱,可兑换黄金一市斤,而一枚“国宝金匮直万”钱,竟值一斤黄金,可见其剥削之程度惊人了。
  “国宝金匮直万”钱,由于面值过高,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农民在平地时发现两枚。一枚被古币收藏家张叔驯购得。另一枚被英国人柳玛购去,后由上海集币家张晋购回。以后又归陈仁涛收藏,解放前夕,陈移居香港。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用重金将其购回,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凌子越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95509529113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