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小七的妈妈
59554 次浏览 2024-05-18 提问
62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5-20 23:20:12 回答

汉代开始流行陶壶,大喇叭口、束颈、圆鼓腹,平底高圈足,腹部有辅首耳。莲花尊仅见于南北朝后期。器身满饰莲瓣纹。唐代青花瓷厚唇、平底和假圈足,多为轮制造型,制作粗糙。宋代青花瓷品种有碗、盘、罐、碟等,有比较典型的圈足。元代青花瓷大件较多,且笨重,瓶、罐有八棱和六棱。玉壶春瓶多不带耳,盘子出现菱花口沿。明代瓷器不仅品种增多,工艺也有明显的变化。永乐时的青花瓷以厚薄适度、仪态万方为突出特点;盘、碗底心略微内凹外凸,瓷盘砂底细密光滑。清康熙时出现棒槌瓶,雍正时有橄榄瓶,乾隆时有四联瓶。  
   年款是鉴别陶瓷器重要参考依据。对仿款瓷器,认真观察很容易看出破绽。  
   古瓷器瓷光暗淡,有摩擦痕迹。新瓷鲜亮,虽有伪造痕迹但不自然,用放大镜可分辨。  
   釉色和纹饰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如青花瓷,唐、宋已有烧造,但不成功,至元代中期才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五花瓷始于明宣德年间,但数量很少,到明成化年间才开始大量生产。粉彩瓷始于清康熙后期,自乾隆始盛。  
   有作伪者将损伤或破裂的古瓷器,通过修补变成一件完美的器形,但可以从声音上来识别。完整的瓷器,其声音清脆悠长,修补过的则声音发沙而短促。

2024-05-20 23:20:12 回答

古代陶瓷与其他文物一样,在造型上体现出时代特征,仿古瓷器往往得其形而失其神,能效其美,未能学其古拙。
汉代开始流行陶壶,大喇叭口、束颈、圆鼓腹,平底高圈足,腹部有辅首耳。莲花尊仅见于南北朝后期。器身满饰莲瓣纹。唐代青花瓷厚唇、平底和假圈足,多为轮制造型,制作粗糙。宋代青花瓷品种有碗、盘、罐、碟等,有比较典型的圈足。元代青花瓷大件较多,且笨重,瓶、罐有八棱和六棱。玉壶春瓶多不带耳,盘子出现菱花口沿。明代瓷器不仅品种增多,工艺也有明显的变化。永乐时的青花瓷以厚薄适度、仪态万方为突出特点;盘、碗底心略微内凹外凸,瓷盘砂底细密光滑。清康熙时出现棒槌瓶,雍正时有橄榄瓶,乾隆时有四联瓶。
年款是鉴别陶瓷器重要参考依据。对仿款瓷器,认真观察很容易看出破绽。
古瓷器瓷光暗淡,有摩擦痕迹。新瓷鲜亮,虽有伪造痕迹但不自然,用放大镜可分辨。
釉色和纹饰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如青花瓷,唐、宋已有烧造,但不成功,至元代中期才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五花瓷始于明宣德年间,但数量很少,到明成化年间才开始大量生产。粉彩瓷始于清康熙后期,自乾隆始盛。
有作伪者将损伤或破裂的古瓷器,通过修补变成一件完美的器形,但可以从声音上来识别。完整的瓷器,其声音清脆悠长,修补过的则声音发沙而短促。

2024-05-20 23:20:12 回答

建议你去找鉴宝的人去鉴定,像是拍卖场或者博物馆的,一般鉴定是根据瓷器底部的印记和瓷器本身的色泽等鉴定的。而且有些真伪是连专业鉴定都很难鉴定出来的,凭现在几个字怎么可能说得清楚。

2024-05-20 23:20:12 回答

西晋时烧制的一种青瓷扁壶,各地有不少出土,形制奇特,短颈,扁腹,广底,两侧各有系由于发现有的器物底部刻划有“先姑〓一枚”、“紫(此)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的款铭,才使我们知道,这种青瓷扁壶在当时称为“〓”。汉代文献上记载有一种罂,《汉书》颜师古注:“〓,长颈罂也”。但罂究竟是何物?长期以来不得而知。1972年南京化纤厂晋墓出土一件青瓷长颈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七字,由此使我们得知器的名称和器物属主的名字,原来这种长颈壶,即称为“罂”,与文献记载相符。
 唐代陶瓷款识仍以刻划为主,但已有在釉下用彩书写的款铭出现。从窑口来看,刻划者多数为越窑,用彩书写者以长沙窑为多。其内容不仅有纪年款、人名款、产地款,还有带有商品广告性质的款铭。字体绝大多数为草书,楷书少见。刻划与写的部位皆不固定。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越窑青瓷执壶,腹部刻划有三行文字:“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847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记之耳”。这件器物的款识记录了当时年号的改换。浙江嵊县出土的一件越窑青瓷罂,腹部刻划“元和拾肆年(819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壹千文”17字,详细地标明了制作日期、器名、价值。浙江宁波出土的一件印花碗,碗内底有“大中二年”四字,则为内容单纯的纪年款。此外,还有刻划文字的青瓷墓志铭,内容有纪年、人名、事迹等等。
 唐代长沙窑以彩书写款识,很多具有商品广告性质,这是长沙窑的一大发明,如“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卞家小口天下有名”、“言满天下无口过”等等。在外销器物上,还用阿拉伯文书写“真主最伟大”,以适应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需要。
 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中有刻“盈”、“翰林”字款,或书写“翰林”字款的产品,“盈”是宫廷内“大盈”库的简称,表时它们是官府的用品。此外,1978年浙江省临安发现了吴越王钱廖之父钱宽的墓葬,出土19件白瓷,多数底部有’官”或“新官”字样的刻款,这批晚唐时期的白瓷精巧细洁,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款识的含义也清楚地告诉了人们。
 五代越窑青瓷中也有刻“官”字款的器物发现,如浙江省临安五代墓出土的一件越窑双系瓶,腹部刻划“官”字款。
 唐代至北宋河南瓷窑生产一种瓷忱,枕底往往刻有某家作坊制作的款铭,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瓷枕,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传世品中还有刻“裴家花枕”四字的。宋代瓷器款识远较前代为多,铭文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月、唐诗宋词、吉祥语句、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等。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趋于简明,仍以刻划款为主,但书款逐渐增多,印款亦较前期增如。
 清代瓷器款识辨伪:
 康熙款字特点是挺拔清秀,所写“康”字下半部的“水”字,一般写成“〓”;“〓”字衣无上点。民国时仿康熙款甚多,但字体相似较少,大多相差甚远。康熙珐琅彩器,底款应为“康熙御制”料款,如书六字款则为膺品。
 雍正款字似一人独写,故有特色,为历代仿写所不及。道光、咸丰和民国时仿雍正款颇多,但字体较大,笔划柔软无力,可以区分。
 乾隆款识以篆书体为主,所写“乾”字,一般写作“〓”形,但也有不太规距而与之略有差异者,所以,在鉴别中不能一概而论。后世的仿款,光绪时字体粗大;民国时细弱无力。
 还有一种后加款,也应注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在旧器或新器上加写加刻稀有年号,即现存陶瓷中款识少或无的时代,如宋代“绍熙”、明代“洪武”等,使人无法对照比较。(2)将旧款旋切下,再嵌于膺品底部。民国时最为流行,鉴定时要注意圈足底部胎釉的异常痕迹。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94758892059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