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籽的功效及作用?



				
				
聰軎膥賳过
83820 次浏览 2024-05-31 提问
130

最新回答 (6条回答)

2024-06-02 15:20:40 回答

【棕榈子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涩肠;固精。主肠同;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①《本草拾遗》: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附方】:
①治高血压,多梦遗精:棕树果二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2024-06-02 15:20:40 回答

棕榈籽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剥去果皮及种皮后,可见两片肥厚的棕色胚乳。气无,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平。
  功用主治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2024-06-02 15:20:40 回答

功效:味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子宫出血,带下,吐血,便血,痢疾,腹泻。用量5-10G。外用适量。叶及花有降血压的作用,用量3-9G。
应用:1  功能性子宫出血:棕炭,血余炭各6G,荷叶30G,水煎服
           2  高血压,多梦遗精。棕树果20-50G水煎服
         3  高血压,预防中风。鲜棕树叶50G,愧花9G泡汤代茶。

2024-06-02 15:20:40 回答

棕榈籽的功效及作用是主要治疗,止血;涩肠;固精。主肠同;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性味  味苦;甘;涩;性平  归经  脾;大肠经

2024-06-02 15:20:40 回答

药材  干燥果实呈肾形。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剥去果皮及种皮后,可见两片肥厚的棕色胚乳。气无,味淡。
性味与归经  苦,平。
功用主治  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2024-06-02 15:20:40 回答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壳含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左旋表儿茶精没食子酸盐(epicatechin  gallate)右施儿茶粗(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icd)。
 功效  
止血;涩肠;固精
 考证  
始于《本草纲目拾遗》
 科属分类  
棕榈科
 拉丁文名  
Fructus  Trachycarpi
主治  
肠同;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生态环境  
栽培于村边、溪边、田边、丘陵地或山地。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采收和储藏  
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
 资源分布  
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
 选方  
治高血压,多梦遗精:  棕树果二钱至一两。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
动植物形态  
棕榈,常绿乔木,高达10m。茎杆圆柱形,粗装挺立,不分枝,径约20cm,残留的褐色纤维状老叶鞘层层包被于茎杆上,脱落后呈环状的节。叶簇生于茎顶,向外展开;叶柄坚硬,长约1m,横切面近三角形,边缘有小齿,基部具褐煞费苦心纤维状叶鞘,新叶柄直立,老叶柄常下垂;叶片近圆扇状,直径60-100cm,具多数皱摺,掌状分裂至中部,有裂片30-50,各裂片先端浅2裂,上面绿色,下面具蜡粉,革质。肉穗花序,自茎顶叶腋抽出,基部具多数大型鞘状苞片,淡黄色,具柔毛。雌雄异株;雄花小,多数,淡黄色,花被6,2轮,宽卵形,雄蕊6,花丝短,分离;雌花花被同雄花,子房上位,密被白柔毛,花柱3裂。核果球形或近肾形,直径约1cm,熟时外果皮灰蓝色,被蜡粉。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功效分类  
收涩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果实肾形或近球形,常一面隆起,一面凹下,凹面有沟,旁有果柄根。长8-10mm,宽5-8mm,表面灰黄色或绿黄色,成熟者灰蓝色而被蜡被,平滑或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外果皮、中果皮较薄,常脱落而露出灰棕色或棕黑色坚硬的内果皮。种仁乳白色,角质。气微,味微涩而微甜。  
  显微鉴别  棕桐子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长方形、壁较厚的  
  厚壁细胞,每个厚壁细胞又分成2-4个子细胞,外壁覆有1层蜡质。中果皮由10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外侧的较小,排列紧密,鞣质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细胞长圆形,切向68-  
  214μm,内含红棕色块状物。内果皮为2-3列石细胞和少量厚壁细胞,石细胞呈不规则圆形,直径34-51μm,厚壁细胞不规则方形,壁厚、木化。种皮为数列薄壁细胞。合点部位向内增大,形成合点侵填体,由木化网纹细胞组成。胚乳细胞壁厚10-14μm,位于外侧的多径向延长;位于中  
  部的细胞壁多呈念珠状,胚位厂胚乳的背部中央,由圆形或多边  
  形的薄壁细胞组成。
 性味  
味苦;甘;涩;性平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取棕桐子20g,粉碎,加乙醇冷浸过夜,滤过,蒸去乙醇,得浸膏,加20ml蒸馏水溶解,备用。  
  (1)取2滴溶液于白瓷板上,加1%三氯化铁试液,显污绿色。(检查酚类化合物)  
  (2)取2滴溶液于白瓷板上,加香草酸一盐酸试液,显樱红色。(检查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  
  (3)薄层色谱  取剩余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盐酸酸化(PH2),用..革取5次,合并5次萃取液,回收..,残渣加无水乙醇溶解作供试液,以d-儿茶素。原儿茶酸作对照。点于硅胶G(黄岩)-1%CMC板上。用氯仿-丙酮-甲醇醋酸(7:2:1.5:0.5)为展开剂展开,用2%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水溶液显色,样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药材基源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6-9g。
 出处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032149791717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