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洲黄檀有什么样的特点?



				
				
旭子如风
10431 次浏览 2024-05-30 提问
92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1 15:25:03 回答

乔木,高10-20米;树皮暗灰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淡绿色,无毛。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小叶3-5对,近革质,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5-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或稍凹入,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细脉隆起,上面有光泽。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最上部的叶腋间,连总花梗长15-20厘米,径10-20厘米,疏被锈色短柔毛;花密集,长6-7毫米;花梗长约5毫米,与花萼同疏被锈色柔毛;基生和副萼状小苞片卵形,被柔毛,脱落;花萼钟状,长2-3毫米,萼齿5,上方2枚阔圆形,近合生,侧方的卵形,最下一枚披针形,长为其余4枚之倍;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倍于花萼,各瓣均具柄,旗瓣圆形,先端微缺,翼瓣倒卵形,龙骨瓣关月形,与翼瓣内侧均具耳;雄蕊10,成5+5的二体;子房具短柄,除基部与子房柄外,无毛,胚珠2-3粒,花柱纤细,柱头小,头状。荚果长圆形或阔舌状,长4-7厘米,宽13-15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果颈,果瓣薄革质,对种子部分有网纹,有1-2  (-3)粒种子;种子肾形,长7-14毫米,宽5-9毫米。花期5-7月
各地普遍野生,生长在山林、灌木丛中或多石山坡、山沟溪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
由于木材坚韧、致密,可作各种负重力及拉力强的用具及器材,民间利用此材作斧头柄、农具,乐器,家居,首饰等;果实可以榨油。

2024-06-01 15:25:03 回答

赛州黄檀是小至中乔木。树干直,树高可达30  m,但18  m以上者很少。胸径可达60  cm,通常25~40  cm。树皮和枝、叶均光滑。托叶易落;叶复合状,小叶5~7片,长3.5~4.5  cm,宽2.0~3.5  cm,浅绿色;小叶呈现倒卵形,光洁无毛。花浅黄色至白色,花冠长4.5  cm;花序聚伞状,非集于叶轴上,排列紧密,但常顶生或腋生;花瓣为圆形、倒卵形、长椭圆形直至过渡到方形;花萼无毛,萼齿大小不一。荚果长5~7  cm,宽1.5  cm,内含一枚种子;未成熟的荚果绿色,成熟后变成褐色。据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和纽约植物园的植物标本室的记录显示这个树种在伯南布哥州的黑山生物保护区(Reserva  Biológica  da  Serra  Negra)生长于紫色的砂质土壤中,多为高2.5~4.0  m的灌木或小乔木;在巴伊亚州和塞阿腊州的卡廷加地带生长于橙色砂土,为多分枝的小乔木。图3至图7为赛州黄檀的植物特征。

2024-06-01 15:25:03 回答

赛洲黄檀是热带美洲所有玫瑰木中密度最大的树种,平均气干密度1.195g/cm3(75lb/pcf)。抗弯强度和抗挤压强度均高,尤其比巴西黑黄檀强度大,抗冲击强度和硬度适中,詹卡硬度为17240N(3880lbf)。
赛洲黄檀的表面处理性能好,用锋利刃具切割后可得到接近高度抛光的表面。木材富有油质性,但油质感不及微凹黄檀,故相对微凹黄檀加工难度小。赛州黄檀因材质重硬,手工加工仍然难度大,易使工具钝化。操作人员在加工这种木材时,锯屑和粉末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应注意保护。旋切与胶粘性能均好,钉钉前宜预先钻孔。干燥宜缓慢,否则易出现明显开裂。耐久性很好,抗真菌、白蚁侵害。
由于赛州黄檀在木材纹理特征方面与个别树种有近似之处,而其宏微观构造却有显著特征,所以对于使用者来说,从木材的宏微观结构来分辨这个树种是十分必要的。
木材为半环孔材。生长轮在放大镜下略明显。管孔在放大镜下可见,管孔略小,分布均匀,早材管孔1~2列;单管孔及少数2~4径列复管孔,可见红色树胶;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互列,无螺纹加厚。轴向薄壁组织较少,在放大镜下明显,环管状,细线状及星散聚合状,缺少连续带状的形态。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在放大镜下明显;木射线迭生,单列射线少,高5~8个细胞,多列射线宽2列,高4~10个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有异形Ⅲ型倾向。射线细胞含有少量树胶,晶体未见。木材具酸香气;结构细且均匀;纹理直至斜。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8674588203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