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说一说怎样种植杨梅?



				
				
馨阳北京
56778 次浏览 2024-06-03 提问
104

最新回答 (4条回答)

2024-06-05 04:34:56 回答

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已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单株成活率高。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合苏州西山栽种的有荸荠种和乌紫杨梅。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苏州西山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5-10千克,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苏州西山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2024-06-05 04:34:56 回答

一、园地的选择
  杨梅适应性强,一般山地均可种植。但其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加上根系与好气性的放线菌共生,故在通透性好的砂质微酸性土壤,海拔500米以下的平缓北坡较为适宜。如果栽培条件差一些,可以通过人为的改良,也能种植杨梅。比如山地缺水,可用柴草在树盘覆盖或挖坑蓄水来解决;土质粘重,可加砂石土及多施有机肥来改良;山坡较陡,可筑等高梯地或水平带、鱼鳞坑种植等。
  山地坡向不同,杨梅的品质也有差异:南坡山地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低,可使杨梅果实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产量低,北坡山地则相反,散射光比例大,夏季温度比南坡低,湿度比南坡大。所以北坡杨梅一般枝叶繁茂,果形大、质地软、汁液多、风味佳、产量高。在杨梅果实成熟期的6月份,湿度与温度的变化对品质影响也较大,实践表明:湿度与温度之比大于3.5时,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以上;在3.2-3.4时,为10-11%;小于3.2时,在10%以下。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杨梅喜湿耐荫的特性。生产实践中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杨梅果实采收期,若高温干旱,则果实小、汁液少、风味差、产量低;相反,采收期晴雨相间,则果实品质好,产量也高。
  二、良种壮苗的选择
  杨梅优良品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比如既要产量高,又要品质好;既要果形大,又要色泽佳;既要鲜食好,又要可加工等等。如果一个地方较大面积发展杨梅,则还应考虑不同成熟期的优良品种配套。这样不但可缓解采收期间劳力紧张的矛盾,又可延长市场供应期。如地域差异较远的引种,必须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扩大,切忌大规模盲目引种。
  苗木质量的好坏,与种植成活率和幼树能否速生早产果关系极大。生产实践证明,凡苗木就地种植或运输距离近的,以种两年生嫁接苗为好;而需长途运输的,以种1年生嫁接苗为宜。
  1年生嫁接苗的壮苗标准是:
  ①品种纯正,无杂苗。
  ②根系发达,须根多。
  ③嫁接口愈合良好,或有1—2个分枝。
  ④主干粗壮,接穗第1分枝点起高30厘米以上,  分枝点基部直径不小于0.7厘米。
  ⑤无病虫害及受冻等症状。
  三、定植方法
  这是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和幼树速生早产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来确定栽植密度。为使幼树提高前期单位面积产量,  一般每亩可栽20-40株左右,宜采用株行距4m×4m或5m×6m,每亩栽22株~42株。雌雄株比例100:1为宜,若当地有野生杨梅可不配雄株。其次定植的时期,一般分春植、秋植两种。春植在杨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此时严寒期已过,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如过早,植后易遇冻天气,会导致土裂、根断、苗死;过迟,则根系受伤后尚未恢复,未能及时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发叶,将影响成活和生长。
  定植前,还要挖好定植穴,如在较陡山坡,最好先开水平带,在带中开穴,可有效地减少水土冲刷流失。其定植穴应挖在离外侧1/3处;较缓山坡,则可用块状整地,以后逐年深翻扩穴。定植穴的大小为0.6×0.6×0.6米。挖穴时,把表土和心土分开放,以便填土时分层利用。挖穴时间最好在冬季。
  苗木定植的方法是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基肥,如垃圾肥、家畜家禽粪肥等20公斤,草木灰或焦泥灰5-10公斤,钙镁磷肥0.5公斤,三者混和拌以泥土后放入,或每种肥料分层放入穴内,再在其上盖一层15-20厘米厚的肥沃表土,这是直接与苗木根系接触的土壤,做成中心稍高的馒头形,然后放下苗木,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双脚四周踏实,注意不能伤根,再在嫁接口上面用土覆盖高于20-30厘米。一般把心土放在上面,其道理是,可通过中耕、施肥、复草等方法进行改良,而下层土改良较困难,加上苗木根系转活后立即需要吸收肥水,所以根部要加入表土为宜。苗木定植后,如土壤干燥,应浇足定根水。这样既能保持根系在潮润的土壤中便于成活,又能通过水的作用,使根部和泥土紧密接触,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浇水后上盖一层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表土板结开裂。定植时,还要注意将苗木嫁接口部位的塑料薄膜解开。
  生产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苗木栽后已经成活抽发新梢,但到秋后甚至2-3年后,幼苗却不断出现枝叶发黄死去的情况。经检查,其主要原因是嫁接时包扎接口的塑料薄膜带没有解开,从而随着苗木的生长,卡断了缚扎部分的形成层,影响了树体养分的输送,使新梢生长受阻,根部得不到有机养料而”饥饿”至死。至于定植时苗木叶片的处理,这要看运苗距离远近、苗龄大小、种植技术而定。近距离栽可不去叶片或仅去掉顶部的少量叶片;而苗木长途运输的,为了保持品种特征和外观质量,可留中下部的叶片;到达目的地栽植时,叶片也可全部去掉,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苗木定植后,还要立即做好定干工作。即在苗木中心干接口以上留35-40厘米高度,剪去顶梢,促使下部抽发新梢,以后选留3-4条强健新梢作为主枝。如苗木已有分枝,且离地面高度适当的,可保留作主枝,过低近地面的应剪去,另行选留主枝。
  生产实践证明,凡定植杨梅幼苗时做到“大穴、大肥、大苗”以及“苗扶正,根舒展,深浅适度,土踏实,水浇足,盖松土”,一般第3年就能形成良好的树冠,第4年开始结果,第5年有一定产量。所以,这两条是杨梅幼树速生早产的重要环节。
  四、栽植后管理
  杨梅幼苗定植后,约经4年左右开始结果,为了实现速生早产的目标,栽后加强培育管理不能忽视。
  (1)及时查苗扶理:杨梅苗木一般栽植成活率较高,但若定植时质量差、栽后天气干旱或缺乏管理,则容易造成死苗缺株。为此,定植后必须及时检查,发现缺株,立即补植,使其生长整齐一致;如栽后天气干旱,须及时浇水;苗木根部有松动的,应用脚踏实,并适当培土。过了夏秋季,还要再检查一次,有的幼苗因高温干旱而使顶梢枯焦或死亡,发现后及时剪去枯焦顶梢,拔掉死株,次春进行补植。苗木定植成活后,当年春季会从主干隐芽抽发一些萌蘖,可从上到下有一定间隔、方向均匀地选留3-4条作为主枝,其余大部分萌芽可抹去,仅剩少量小枝以辅养树干。从砧木上发生的萌蘖,则一律除去。
  (2)搞好地面覆盖:幼树栽植后,当年7-8月如遇长期高温干旱,易受旱害致死。为此,须在6月中下旬高温干旱来临前,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山地如水源便利,可浇水后进行覆盖;如水源缺乏,则可在苗木四周地面浅耕后搞好地面覆盖。覆盖材料,一般可就地取材,如割取山上嫩柴青草铺于树干周围约1米直径的圆盘上,厚10-20厘米,并用泥块或石块压住,以防被风吹走。覆盖材料不能接触幼树主干,否则腐烂发酵发生高温灼伤树干。
  (3)逐年拓垦植穴:杨梅幼苗定植时,因时间紧迫,或劳力矛盾,一般种植穴开得不大,随着幼树的生长,将会使根系的扩展得以局限。为此,要每年拓宽种植穴。方法是在原种植穴外围开垦,挖去大石块及杂树柴根,以利幼树根系伸展,扩大吸收肥水范围,保证树体健壮生长。
  (4)合理追施肥料:杨梅新植幼树,除定植时施用较多的长效基肥外,成活后还应及时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满足抽梢长叶的需要。特别是那些在定植时未施基肥的,更应在成活后即施追肥。肥料以稀薄的人粪尿为好,每株小树施1—1.5公斤;如山高坡陡,也可用尿素0.1公斤加水施入,或在小雨前或大雨后施入。
  施追肥最好1年3次,即每次抽梢(春、夏、秋梢)前施入,以尽快形成具有结果能力的树冠。凡1—3年生幼树,追肥均以速效氮肥为主,第4年开始再增施钾肥,每株施土杂肥2—5公斤,  或硫酸钾0.2公斤,以增强树势,为承受结果打下基础。
  (5)适当间种绿肥  新栽杨梅园如是全垦的或是退耕还林的,则可利用株间空闲地种夏绿肥,可供选择的品种有:印度豇豆、乌豇豆、绿豆、花生等豆科植物都适宜作夏绿肥种植。
  五、投产树的管理
  克服杨梅大小年结果现象  杨梅大小年结果,其表现为大年花果多、产量高,但果小质差,春夏梢抽发少,而小年则相反。这是树体生长与结果、养分积累与消耗失衡在果实产量和质量上的综合反映。
  (1)大小年结果的原因:杨梅树因其生物特性,每年下半年的花芽分化与夏梢、秋梢生长是同步进行的;而次年上半年的开花结果与春梢、根系生长也同步进行的。生产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一年风调雨顺,树体养分积累充足时,下半年形成了较多的花芽,而次年上半年开花结果期又遇到较好的天气条件时,则结果多而成大年。由于上半年结果多,消耗养分也多,下半年树体就无力形成较多花芽,这样次年结果少,就成了小年,如此往复。除气候条件外,也有人为因素造成大小年的。如:杨梅树管理粗放,肥料投入不足,或虽施足肥料,但偏施氮肥,造成树体徒长,难以形成花芽;果实采收后肥料施用过迟,促发了大量的无用秋梢,影响了花芽分化;偏施磷肥,结果多而个体小;花芽或花期受到冻害等自然灾害,致使大量落花;或受病虫害侵袭而当年减产。如此造成当年小年,次年就相反了。这种大小年结果现象,如果不采取措施矫正,则一经形成,就会延续好多年。使树体内的营养水平和内源激素的平衡遭到了破坏,致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严重失调,这是造成大小年结果的根本原因。
  (2)、克服大小年结果的主要技术措施:针对大小年结果产生的原因,克服其基本措施有两方面:一是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做到”以钾为主,结合氮磷,配方施肥”,使杨梅树体生长健壮,并有深、密、广的根系和大、厚、多的叶面积,这是连年丰产稳产的基础。二是科学修剪和合理疏果,使树上一部分枝梢当年结果,另一部分枝梢次年结果,做到结果枝和生长枝配比适当。
  各期的具体措施有:
  (1)大年上半年:
  ①春季疏删修剪结果枝,减少花量、果量,促发生长枝,为次年结果作准备。
  ②采用化学药剂疏花、疏果,如在盛花后期,用1OOPPM的多效唑溶液喷洒有花树冠,使之适量落花;也可用200PPM萘乙酸、乙稀利,在幼果期喷洒,使适量落果。
  ③人工疏果,在生理落果以后,对半数左右的结果枝摘除幼果,使每条结果枝留适量的果数,此法疏果效果较稳定,但化工大,在杨梅集中产区较难实施。
  ④大年由于多,一部分成熟推迟,可喷洒果实催熟剂(如乙稀利等),促进后期果实提早成熟,达到采期一致。
  ⑤中耕施肥,在幼果期对树冠下土壤进行一次浅中耕(深约20厘米),然后视树体大小,每株开沟施入0.3—0.5公斤尿素水溶液,促使适量落果。
  (2)大年下半年:
  ①促进花芽分化,为次年开花结果打基础。在夏梢、秋梢长1厘米时,树冠喷洒500-1000PPM多效唑,以抑梢促花。
  ②果实采收后立即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和钾肥,控施氮肥,为形成花芽提供充足的养分。
  ③对大年结果后树势较弱的树,除土施肥料外,还可进行根外追肥,以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硼酸(或硼砂)混合液作叶面喷施,以尽快恢复树势。
  ④对长势旺盛的树,对部分枝条基部进行环割3-4圈,使枝条上部积累养分,促使花芽形成。
  ⑤对旺长树,可在采果后于树冠滴水线附近开40厘米深的沟,适当断根,减少根系过多的吸收氮素,增大碳氮比值。
  ⑥采果后立即喷“开特灵”、“比久”、“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3)小年上半年:
  ①用化学药剂保花保果,如在终花期可喷20-30PPM赤霉素。
  ②开花前喷500-800PPM多效唑,抑春梢保花果。
  ③3月上中旬喷0.3%磷酸二氢钾液,隔10天再喷1次,连续2次。
  (4)小年下半年:
  ①采果后树冠喷30-50PPM赤霉素,每10天1次,连喷3--4次,抑制过多的花芽形成。
  ②采果后修剪,删除一部分春夏梢,以减少次年花果数量。
  ③果实采后肥少施或不施肥。

2024-06-05 04:34:56 回答

1、定植时间:分春植和秋植。春植于2月~4月上旬,秋植为9月~11月。一般以春植为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福建也可在10月~次年3月下旬种植。
2、定植密度:宜采用株行距4m×4m或4m×5m,每亩栽33株~42株。雌雄株比例100:1为宜,若当地有野生杨梅可不配雄株。
3、施基肥:定植穴,80×80×60cm 3  ,每穴施堆肥50kg左右或厩肥25-30kg 或饼肥3-4kg,再加过磷酸钙1kg,,其上覆15-20cm 厚的肥沃表土。
4、栽植:栽植时把苗木置于穴内中心,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然后加入细土,用脚踏实或用锄头等工具敲实。浇足定根水,最上面覆盖心土至高于地面20-30cm ,并将嫁接口盖入土下为宜。苗木定植以后,7-8月高温季节要及时松土、浇水和树盘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2024-06-05 04:34:56 回答

盆栽杨梅要求水肥管理得当。在春芽萌发前,剪除部分去年生枝,健壮者留2~3芽,每株留3枝经修剪的1年生枝条,有利于春梢萌发,待新芽长到15~20厘米时摘心,使枝条饱满。枝条长齐时施一次速效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防枝叶徒长,促进花芽分化及开花结果。5月底当年春梢开花结果,花期应适当疏花,座果后按树势弱疏果1次,每枝2~3枚为宜。
                 盆栽杨梅四季长青,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夏季开花,花色玉白,香气远溢。秋冬季果熟或黄或红,点缀于绿叶之中,可谓碧叶金丸,扶疏长荣,观赏价值极高。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697719097137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