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灵芝室内种植方法是怎样的?



				
				
小小miffy
11762 次浏览 2024-06-06 提问
50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08 21:31:55 回答

一、栽培技术
  1、栽培袋的制作。原料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20%,外加糖1%、豆饼2%、石膏、石灰各1.5%,硫酸镁0.4%。配制时先将主料干拌混合均匀,然后把糖、石灰、硫酸镁溶于水中,喷洒在主料中再进行翻拌,待含水量均匀时(60-65%)即可装袋。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丙烯简料,两头扎口,两头接种。每袋可装干料0.5公斤。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袋装好后及时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8-9个小时,停火后再闷上5-6个小时即可出锅晾袋。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时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以减少污染。发菌阶段要使光线阴暗,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发现污染及时清除处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5-7天后即可扩种,扩种时菌丝培养与栽培种相同。
  2、出芝的管理。
  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安排出芝。当灵芝菌袋发满菌丝后,开始出现原基时,即可进行出芝管理。
  紫芝由于其柄短甚至无柄,所以覆土时不能全脱袋,应在一头留有2-3CM的菌袋,其余部分全脱,然后进行覆土。土应覆至袋口0.5CM以下以防芝层沾土,影响质量。每平方米50袋左右,袋间距2CM左右,覆土后用喷壶洒水,使袋头的余土冲掉。芝畦不宜过宽,以80CM为宜,覆土整理后,开始控制温度。掌握22-30℃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增加光线,通气使菌蕾早形成,快分化。适宜条件下,一般从栽培至采摘约40天左右。
  灵芝成熟的标志是,菌盖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红褐色,菌盖周围白色的生长圈已消失,菌管内散  少量孢子粉。菌盖变成漆光色泽。成熟的灵芝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芝棚的温湿度较高,所以易感杂菌。因此,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利刀从芝柄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拧断芝柄,采下的灵芝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严防杂物粘附,也可以在40-60℃烘干,使水分降至12%。

2024-06-08 21:31:55 回答

1、栽培袋的制作。原料配方为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20%,外加糖1%、豆饼2%、石膏、石灰各1.5%,硫酸镁0.4%。配制时先将主料干拌混合均匀,然后把糖、石灰、硫酸镁溶于水中,喷洒在主料中再进行翻拌,待含水量均匀时(60-65%)即可装袋。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丙烯简料,两头扎口,两头接种。每袋可装干料0.5公斤。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袋装好后及时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8-9个小时,停火后再闷上5-6个小时即可出锅晾袋。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时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以减少污染。发菌阶段要使光线阴暗,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发现污染及时清除处理。一般经过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料袋,5-7天后即可扩种,扩种时菌丝培养与栽培种相同。
  2、出芝的管理。
  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安排出芝。当灵芝菌袋发满菌丝后,开始出现原基时,即可进行出芝管理。
  紫芝由于其柄短甚至无柄,所以覆土时不能全脱袋,应在一头留有2-3CM的菌袋,其余部分全脱,然后进行覆土。土应覆至袋口0.5CM以下以防芝层沾土,影响质量。每平方米50袋左右,袋间距2CM左右,覆土后用喷壶洒水,使袋头的余土冲掉。芝畦不宜过宽,以80CM为宜,覆土整理后,开始控制温度。掌握22-30℃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增加光线,通气使菌蕾早形成,快分化。适宜条件下,一般从栽培至采摘约40天左右。
  灵芝成熟的标志是,菌盖由薄变厚,颜色由浅黄变红褐色,菌盖周围白色的生长圈已消失,菌管内散  少量孢子粉。菌盖变成漆光色泽。成熟的灵芝已停止生长,抗逆抗杂菌能力减弱,加之芝棚的温湿度较高,所以易感杂菌。因此,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利刀从芝柄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拧断芝柄,采下的灵芝应及时放在干净的水泥场上晾晒,严防杂物粘附,也可以在40-60℃烘干,使水分降至12%。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06-08 21:31:55 回答

灵芝,别名灵芝草、菌灵芝、赤芝等,有滋补强壮、消炎祛痰、止咳平喘等功效。瓶(或袋)栽灵芝生产较为简便易学。  
(1)养料的配制。①杂木屑约75%,麦麸约25%,硫酸铵约0.2%,拌料含水量70%;②杂木屑约75%,麦麸约25%,拌料含水量60%;③杂木屑约50%,麦麸约50%,尿素0.1%,拌料含水量60%;④棉籽皮79%,麦麸约20%,蔗糖1%,拌料含水量60%―65%;⑤玉米轴渣50%,杂木屑约30%,麦麸约20%,拌料含水量60%―65%;⑥杨树叶75%,米糠(或麦麸)25%,拌料含水量60%;⑦稻草粉45%,杂木屑约30%,麦麸(或米糠)约25%,拌料含水量60%―65%。  
(2)装料和灭菌。将培养料拌好后,焖放半小时后装料。常规塑料袋可装干料0.25―0.3公斤。装袋时用手压实,料面要平,然后用锥形木棒从料面中央扎一直径2.5厘米的通气孔,袋口塞好棉塞,包一层牛皮纸。如装瓶,可用容积为500―1000毫升、口径为3.3―4.6厘米的广口瓶或蘑菇瓶,装料法基本同袋装法。  
装料后把料袋(或瓶)分层排在锅内,在1.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下灭菌1―2小时,或常压灭菌8―10小时。要求当天装料,当天灭菌,当天接种。  
(3)接种和培养。接种最好在接种箱进行,若无接种箱,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或开水蒸气上方亦可。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亦应严格消毒,工作人员戴上口罩,用肥皂洗手三次。用接种耙或镊子从瓶内取出一块枣子大小的菌种,迅速放入栽培料瓶(袋)内,然后将瓶口(或袋口)塞好棉塞并包扎牛皮纸,移到灭过菌的培养室进行培养灭菌。保持室温24℃―28℃,接种后25天左右菌丝便长满瓶(袋)。在发菌阶段应加强管理,防止杂菌污染,有杂菌污染者应及时淘汰。当瓶(袋)内长满菌丝后,培养料表面逐渐出现白色的指头大的菌蕾,即子实体原基。当其生长接近于棉塞时即可拔掉棉塞,室温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提高到80%―90%,给予散射光,每天通风换气,过20天左右菌柄就可长出瓶(袋)口,柄端分化出菌盖。当菌盖边缘的浅白色或浅黄色消失时,菌盖边缘就停止生长变硬,颜色由艳丽转为暗粉棕色时即可采收。  
(4)病害防治。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杂菌感染,主要杂菌有青霉菌、毛霉菌和根霉菌等。防治方法:接种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培养料消毒要彻底;适当通风,降低湿度;轻度感染的用消毒刀片将局部杂菌和周围树皮刮除,再涂抹浓石灰乳,或用蘸75%酒精的脱脂棉填入孔穴中;污染严重的应及时淘汰。
希望可以帮到你~!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149406909942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