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制作技艺谁了解?



				
				
佐鉺三鉺洞
44239 次浏览 2024-05-20 提问
120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5-22 23:23:07 回答

1.拼接胶合的必要性  
  制作山水盆景,不经拼接胶合,只用锯截、雕琢即告完成的情况是极少的,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山水盆景都是由数块山石巧妙地拼接胶合而制成的。  
  拼接胶合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石料短缺,而且较零碎,或者仅有一些片状石料,要制作大一些的盆景,就都要把这些石料拼接胶合后使用。  
  (2)加工过程中,不恒损坏石料,又无其它材料可代替,这就要把损坏的部分再胶合上去;  
  (3)山石经过加工,仍感某些部位不够满意,这时就要拼接胶合上一块至几块小山石,弥补缺欠。  
  (4)山石布局造型完成后,凡需连接在一起的峰峦及坡脚小石,都要用水泥砂浆或化学粘合剂进行胶合

2024-05-22 23:23:07 回答

在制作山水盆景时,是先铝截后雕琢,还是先雕琢后锯截,各人的习惯不一样。一般来说,  如果先锯截后雕琢,就要求制作者必须有较高  的技术和对石料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否则一旦雕坏,就难以补救。如果先雕琢后锯截,一旦雕琢失误,还可随机应变予以补救。

2024-05-22 23:23:07 回答

山水盆景造型技艺
       (一)锯截:锯截是截去山石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锯截是山水盆景制作的第一步。锯截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去粗取精,去除石料中不符合构图要求的部分而选留构图需要部分,其二是将山石底部锯平,以增大山石底部与盆面的接触面积,使山石在盆内摆放平稳。锯截松软石材可使用园艺手锯,而锯截硬脆石材用钳工钢锯或使用机动金刚砂锯片。锯前要仔细推敲下锯位置,尽量做到一次锯截成功,以免浪费石材。锯时可先在下锯处划线,如石面凹凸不平不便划线时,可将山石下部浸入水中,使水面刚刚浸到下锯处,以水面浸渍线作为下锯线。
       锯截同一件盆景内的几块山石时,应注意使每块山石的锯截面与山石纹理之间的角度相同,如主峰截面与其纹理成直角,则客峰、配峰等也都应为直角,这样才能做到统一。锯截时还应根据不同山石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锯薄片山石会因锯口处发热而胀裂,锯时要不断加冷水,速度也不宜太快;芦管石等脆性石材,应用厚布、棉纱等包住易断部位再固定锯截;斧劈石等硬石,有时锯截后再雕凿易断碎,可先将石材一端或两端雕凿成形,再在适当部位锯截。龟纹石、英石等硬石还可用锻烧法分割大石,其方法是将山石放在炉火中烧至一定高温后,取出立即浸入冷水中淬火,然后轻轻敲击或轻摔,即裂成几块。锻烧的火候是关键,锻烧过度分割太碎,锻烧不足则分不开,应在实践中摸索每种石材的适宜火候。斧劈石等层理较强的石材,可用凿子将其分成更薄的片层。
     (二)雕凿:雕凿是松软石材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要求加工后的形态力求自然,虽由人做,却如天生。雕凿常用的工具有小山子、錾子、锯条、雕刀、钢丝钳等。
       1、工具的使用方法使用小山子时,应主要依靠手腕的运动,手臂基本保持不动,这样可提高凿击的准确性。为避免损坏山石,加工山峰及山腰时应从上向下凿击,而加工山脚时应从下向上凿击;山石薄片处不宜横向凿击。有些软石如砂积石内部质地不均,应根据其内部层理特点决定凿击方向。凿洞时应从山石两面相对凿击,且不宜直线相通,而要弯曲连接,使人不能一眼望穿,以达到藏景的目的。錾子比小山子容易掌握凿击的准确性。但因无法用手扶握山石,为防山石表面损坏,可将山石半埋于沙中固定,然后凿击。锯条拉割是加工石面直纹和条柱形山峰的常用方法。雕刀主要用于精加工,在基本山形已定的石坯上进行,使皴纹更逼真。钢丝钳夹咬加工是雕凿技术的一种补充手段。当一些硬石的轮廓不理想,且用一般雕凿方法易损坏石材时,可用钢丝钳一点一点地夹咬山石边缘轮廓,可收到理想效果。
       2、雕凿步骤雕凿的步骤一般是先轮廓后皴纹、先大处后小处、先粗凿后细凿。
     (1)轮廓雕凿轮廓雕凿是决定山形的主要步骤。雕凿时宜先雕主峰,主峰形状确定后再雕其他次要山峰。不同地貌中的山形有着不同的轮廓特征,同一盆景中的山峰形状应符合同一地貌的轮廓特点,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的效果。山峰形状在统一的前提下还要求得变化。因此,同一盆景中各个山峰的形状不能雷同;每个山头的形状都不能对称,左右要有变化;同一座山的山腰线要一面长一面短,坡度要一面陡一面缓;主峰一般不能居中,如确需居中其左右两边应不对称。山形轮廓的雕凿还要做到师法自然,使山形符合自然形态。山峰不能如犬齿般尖锐或如刀山剑树般林立,也不能平齐如截顶,因为这些山形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山腰线也要自然流畅,活泼生动,以烘托山峰的美。山脚底线在盆面上要有明显的凸凹变化,应大弯小曲相结合,呈不规则弯曲,避免呈直线或规则曲线。山的正面形状一般应比侧面和背面雕得细致复杂些,凹凸变化要更强烈。但如果是用于四面观赏的山水盆景,山的背面的美也不容忽视。
     (2)皴纹的雕凿皴纹是山体表面起伏转折及沟谷变化所形成的纹理。在山体外形确定后,应进行山形内部纹理的雕凿,以使山体形象丰满、生动。不同地貌中的山具有不同的纹理外观,在雕凿时一定要注意皴纹的选用应当与所表现的地貌特点相一致。中国山水画中的部分传统皴法可以作为雕凿皴纹时的参考。在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皴法有披麻皴、折带皴、卷云皴、斧劈皴等。披麻皴常用来表现不太高的山峦,卷云皴宜表现苍老的山峦。折带皴主要表现水成岩山岳,特别是崩断的斜面,其转折的地方就象折带一样。斧劈皴状如斧劈刀砍留下的痕迹,适于表现高耸的山峰。披麻皴和卷云皴常用于软石类,折带皴和斧劈皴常用于硬石类。皴纹的雕凿要繁简适当,太繁则显做作,太简则石面笨拙平庸,内容贫乏。同一盆景内,近山宜繁,远山宜简。同一座山,正面宜繁,侧面、背面宜简。皴纹深度要有变化,主纹深,侧纹浅;山凹处深,山脊上浅。皴纹在石面上分布应是多样化的统一,既有统一的线性特征,又呈变化多端的分布状况。如果石材原有的自然石面有较好的皴纹,就不须再雕凿,特别是硬石类,自然石面尤为可贵。如斧劈石、千层石断端具有天然的折带皴形态,而英石石面纹理则具有斧劈皴的特征。    雕凿加工后,应消除人工痕迹,可用砂轮或钢锉打磨,软石类也可用钢丝刷顺皴纹方向刷动,以消除生硬的线棱及凿击时留下的白点等,使旧石面与雕凿后的新石面颜色一致。也可用烟熏、强酸腐蚀等方法消除人工痕迹。
       (三)组合:组合是将加工好的山石按构图设计组花成完整山水景象体系的过程。组合是对构图设计的实际立体再现。组合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效果对已有的构图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通过对山石摆放位置的不断调整,最终达到符合意境表达的景观效果。实际制作过程中,组合常与山石的加工交错进行,一般每加工完一块山石,都应将其在盆中摆一摆,看看实际效果如何,然后再进行加工修改,直至把所有的山石加工完毕并组合定型。组合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小石拚合成大石,二是把若干山石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景象体系。
       1、小石拚大石小石拚合成大石的目的,是为了对山体加宽、加厚、加高等。例如主峰过矮又无大石料时,可拼接一块底石以增高;主峰过瘦可拼接一片石加厚;主峰无层次变化时,可在其一两侧各拚合一峰石,使高低错落。表现悬崖,可拚和一块倒挂石。表现洞穴,可在两石中间夹一悬石等。拚合时应注意接石的质地、颜色、皴纹及轮廓都要一致。一般硬石不与软石拼合,皴纹粗疏者不与细密者拼合,轮廓瘦劲者不与浑圆者拼合。拚和时还要注意皴文线的伸展方向也要一致。拚和完成的石块,可用铁丝固定,以便胶合。
       2、景象体系的组合景象体系的组合是最终确立每块山石在盆中的位置、形象的过程。组合时要按照构图设计进行,并遵循统一与变化、均衡与动势等盆景构图的一般原理。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山石排列避免出现规则性。例如,有三块大小不等的石块,若按照高矮次序排成一列,就会显得很机械,不自然。如将最高的石块放在中间,就能使其显得高低错落,自然和谐。
   (2)注意石块之间的遮掩效果。例如,某一山峰的山腰线又直又长,显得生硬,可以用另一较低矮的山峰在其前面遮住,以消除生硬的轮廓。在山洞口半掩以小山石,可以达到藏景的效果。
     (3)注意山石空间位置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意境效果。例如,在对峙式盆景中,左右两山之间的坡度平缓,景象即有开阔感;若两山之间坡度小,呈陡立状,则会出现雄险感。在开合式、散置式的盆景中,前后重叠的山峰如果紧贴在一起,则山有雄厚感;若重叠的山峰前后拉开一定间隔,则有深度感。
     (4)山脚的组合。山水盆景是“上观峰,下观脚”,山峰示其精神,山脚则显其活力。组合中要注意山脚、河岸的转折、回抱,要大弯小曲结合,富于变化。不能组合成生硬的直线或规则的弧线。组合中还要注意虚实变化。山石组合中的凹处,具有虚的特点,若在其中点置一二低矮小石,半遮半露,达到虚中有实。在山沟的沟口点置一二小石,则会使人仿佛听到泉瀑之声。山脚组合得好,容易使盆景景象活起来。组合完成后,盆内的山水景象就基本确定了。这时要记下各景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绘出平面草图,以便胶合时照图施工。当确信不会错乱时,即可把全部山石刷洗干净,以保证胶结牢固。洗净后待稍干不流水时即可进行胶合。
     (四)胶合:胶合是将组合好的山石粘合固定的过程。胶合方法主要有水泥胶合和环氧树脂胶合。水泥胶合常用300-500号水泥,加入少量细砂,水泥与砂的比例为2:1左右,但胶合硬质山石时水泥中应少掺或不掺砂。水泥中加入108胶可增加其粘合强度。环氧树脂价格较贵,多用于微型山水盆景的胶合制作。胶合内容主要有石间胶合与石底胶合。
   1、石间胶合
   石间胶合常用于小石拼大石及山石的断裂连接。
   小石拼大石的胶合时,可先把两块山石胶接面涂上适量水泥,并贴合在一起轻轻磨动,压缩水泥为一薄层,再用铁丝捆扎固定。捆扎后可用小刀刀尖挑上水泥沟抹缝口,并刮除多余水泥,用毛笔蘸清水洗去缝口以外的水泥痕迹,最后在缝口表面撒上一层与接石相同石质的石粉并轻轻压实。
   山石断裂胶合时,如果硬石断裂或软石左右断裂,可直接将断裂部位胶合即可。如果软石上下断裂则不能直接胶合,否则水泥层会阻断上部山石吸水,造成山石下深上浅的颜色变化。这时可将两断面中央相对位置凿洞,洞中放泥土按实,再将洞周围断面上抹上水泥胶合,这样,靠中间泥土连接上下水道,可保持山石上下颜色一致。
   2、石底胶合
   对于石底不平、不能自立于盆中的山石必须进行石底胶合,以便使其在盆中稳固竖立。石底胶合又分为垫纸胶合与不垫纸胶合两种方法。
   (1)垫纸胶合
   先在盆底垫一张湿纸,再在山石底部涂上粘稠水泥,水泥要稍厚,然后把山石立于预定位置上,稍用力下压,从石底挤出多余水泥并清掉。如石底边缺口较大,可填加碎石块。胶合后,用小刀轻刮石底边缘的水泥缝表面,使其与底边形状吻合。最后撒上石粉,按实。垫纸的目的是防止山石底部与盆粘在一起,以便于拆御装运,也便于做组合式盆景。
   (2)不垫纸胶合
   在山峰重心高,悬险倾斜、动势强的盆景中,石底必须粘在盆面上山石才能立于盆面,因此,胶合时不应垫纸,而将山石直接粘在盆面上,其技术要求除石底不垫纸外,其余与垫纸胶合相同,但应注意因山石不能自立,应给予支撑,待粘牢后再撤去支撑物。还应注意不能让水泥污染盆面,要及时擦净。
   (五)修饰山石胶合完成后,还应对其进行一番修饰。修饰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痕迹的处理、山石染色等。1、加工痕迹处理加工痕迹主要是锯截痕、雕凿痕、水泥污迹等,这些痕迹在加工过程中就应清除。胶合完成后,若还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应再进行打磨、烟熏等处理。对墨色或深灰色硬质石料,可用自行车上光蜡,略加一点黑色鞋油,将二者混合均匀后,涂在山石加工痕迹处,并用干布擦几遍,即可消除加工痕迹。山石胶合牢固的,要剪掉露在石外的捆扎铁丝,并冲洗掉水泥缝表面的浮沙。为种植植物,山石最好在淡水中浸泡几天,以去除水泥或山石的碱性。2、山石染色软石可用绿球藻染色。绿球藻一般生长在温暖、潮湿、半阴的地方,将其刮下调成胡状涂抹于山石上,由浅入深,自下而上,从凸到凹,逐步渲染。绿球藻着色力强,不遮没山石纹理,不退色,颜色自然,为理想的染石涂料。用时要选新鲜的绿球藻,老化的绿球藻颜色黑暗,效果不好。
     (六)植物配植与配件点缀在山水盆景中配植植物,使山石得到绿化,可使盆景充满生机。山水盆景中如无植物种植,就会显得如荒山秃岭,缺乏美感与活力。配件的点缀则可增添盆景的生活气息,增加盆景的真实感。清代画家汤贻汾在《画鉴析览》一书中写道:“山之体,石为骨,树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院、村落、桥梁为装饰也。”这种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山水、草木及点缀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植物和配件是山水盆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植物配植
   (1)栽植方式  植物一般栽植于山石缝隙或预留的种植穴内。石缝种植要选里宽外窄的缝隙,填土要适宜,不能隆出缝口外。可选需土少的植物种植。预留种植穴是在加工山石时预留的洞穴,分开方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种植穴口大底小,适用于不易加工的硬石类,一般设在山峰的背面、侧面或缓坡,不宜设在正面显眼处。穴边可用铁丝做成环形并用水泥胶合牢固,用以扎缚树根或捆扎棕包。封闭式种植穴呈口小腹大的罐状,适用于易于雕凿的软石类,并可设在山的正面。种植穴可雕凿而成,也可用小石拼接而成。种植穴下部要留出排水孔,以利于排除穴内过多水分。
     (2)种植穴栽植方法  在种植穴内栽植植物的方法是:根据穴的大小,将植物去除部分根部泥土及部分根系后放入穴内并使根系舒展,摆正植物姿态,填入营养土并用竹签插实,土面用苔藓覆盖后浇水透底。在封闭式种植穴内种植植物时,先把根系拢成一束,再将细铁丝的一端固定在茎干上,用细铁丝从上到下将根系缠紧,然后将细铁丝另一端穿入穴内,并从排水孔穿出,这样把根系拉如穴内。最后,松开固定在茎干上的铁丝上端,把铁丝从下部抽出,即可使根系在穴内舒展开。封闭式种植穴在填土时可用纸围成漏斗状,将土灌入并用竹签插实。
     (3)棕包栽植方法  植物也可用棕片包裹根系做成棕包,再固定在山石上。棕包的制作方法是:先把棕片摊平,抽出其上的硬梗,再把植物根部放上,根四周加营养土,然后将根与土包扎成球状即成。棕包一般靠贴在山峰背面的种植穴内,用细铁丝紧紧地扎在种植穴周边预先胶合的铁丝环上,再对棕包浇水。
     (4)栽植时间  一般全年均可栽植,但以树木落叶后至发芽前或梅雨季节(南方)最好。夏季栽后要避免阳光直射,冬季注意避风保暖。
     (5)栽植的注意事项①树种、树形与位置。植物配植应符合自然规律,并与盆景的意境表达相一致。如高山顶上植树,应种植矮小结顶、枝干弯曲并耐旱的树种,山腰部宜种植悬垂式耐旱树种,山脚水边应选喜湿性树种。主峰植树,应植于其侧面或背面,以避免遮掩主峰的山形及纹理之美。孤树不宜独立植于主峰峰顶,否则如同插旗,很不自然。孤树也不宜植于山间缺口,以避免使山体臃肿。常见的适宜树种有五针松、小叶罗汉松、雀梅、瓜子黄杨等,可植于山顶及山腰部;六月雪、地柏、柽柳等,可植于山脚水边。②严格掌握植物与山水间的体量比例关系。植物宜矮小,才可衬托山之高大。中小型山水盆景可以草代树,常用的草种有珍珠草、半枝莲等。③注意用树木遮掩山形不足之处。
     (6)滋养苔藓滋养苔藓可使山石青润可爱,生命气息浓厚。滋生苔藓的重点部位一般在山脚、山谷和山的阴面,石形好、皴纹好的部位不宜滋生苔藓。滋生苔藓的方法主要有嵌苔法、接种法及自生法等。①嵌苔法  在苔藓滋生处(潮湿略见阳光的墙角、地面等处),用利铲将苔藓薄薄产下一层,贴在山石上。欲贴苔藓处应先刷一层薄泥浆。贴好放于背阴处,每天喷水1次~2次,数日后便可成活。②接种法  将取来的苔藓除去杂质后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稀泥浆,将苔藓轻轻捣碎成糊状,并用毛笔涂抹于山石上,然后将山石置于阴蔽处,保持湿润,不久涂抹处即可长出青苔。③自生法  雨季将山石放于树下或较阴湿的地方,上雨水自然淋湿山石,经一段时间便能自然生苔。
       2、配件点缀点缀配件可以增加盆景的生活气息,使盆景景象活起来。配件点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景制宜。点缀何种配件应由景象环境决定。如山峡险要处,只一路可行,可配关口或城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瞭望亭台宜设在环境开阔处。钓艇、篷船适用于小河,而帆船、轮船应放在海、湖等有广阔水面之处。人物、动物配件点缀也必须适合景象环境。
     (2)以少胜多。配件要少而精,否则易庸俗化,使景点分散,削弱主题。
     (3)比例适当。首先应注意配件与主体景物的比例,配件宜小,以衬托山峰的高大。其次要注意配件之间的比例,应有近大远小的**关系。
     (4)配件固定,因质而异。石质或陶瓷配件,宜用水泥粘接。金属配件可用化学胶粘剂粘接。深水处的小船先用一块有机玻璃粘在船底,再粘于盆面,使船浮于水面,效果乃佳。

2024-05-22 23:23:07 回答

你好:
将选好的石料在需要的水平线上进行锯截,使其底面平整,并将作为近景的大块石料的内部挖空直到石底,以利植物种和植物的生长管理。   山水盆景用以植物造型与树木盆景的造型形式大多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如悬崖树除观赏部分外,从树穴到观赏部分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干基部分加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如山顶树的自然丛从,由于树穴小,又要照顾几个观赏面,就需要培养单株多干扩张式的造型,才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2024-05-22 23:23:07 回答

将选好的石料在需要的水平线上进行锯截,使其底面平整,并将作为近景的大块石料的内部挖空直到石底,以利植物种和植物的生长管理。    在布局上运用画论著中的三远法,突出近景,在近景之石栽好主树,配树,形成以树木与山石相结合的树石型主体;再配以远山和中景,远山和中景也可以恰当比例的树木、丛林来衬托主景,成为符合自然景观的山水盆景。中近景可重叠,以表现层次和深度,要有气势,有动感。山脚宜曲折多变。溪岸应表现出水流的方向。主景与配景远山要气脉相连,协调一致,忌一览无余,要有藏有露,做到疏密有致,宾主分明。栽树配石讲究比例,要充分山水盆景小中见大的特点。    加工好的石料在拼接胶合时要细致,胶合面间隙要小,裸露的缝隙用水泥调上与石色相近的颜色填缝,使其浑然一体。    植物是山之毛发,树木为山之精神。栽种植物要使树石浑然一体,具有天然的形态。注意远树与近树之间的比例关系。山与树之间的比例可以有夸张,但要有限度,石借树姿,树借石势,情景交融。    树石结合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应栽植微型或小型的各种形式的树桩。上述树桩很难从山野中挖到,这就要人工培养各形态和各种比例的树桩,供山水盆景制作时选用。    山水盆景用以植物造型与树木盆景的造型形式大多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如悬崖树除观赏部分外,从树穴到观赏部分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干基部分加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如山顶树的自然丛从,由于树穴小,又要照顾几个观赏面,就需要培养单株多干扩张式的造型,才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常用植物种类有小叶冬青、米叶冬青、六月雪、金边女贞、爬地蜈蚣等。    以下几本书希望对你有帮助供参考:《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盆景制作与养护丛书  俞慧珍主编  盛定武  商勤岳朱文博  钱建港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赏》马文其编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图解小型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汪彝鼎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中国微型山水盆景制作与欣赏》马伯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59599304199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