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栽培技术哪位朋友熟悉?



				
				
妞妞帅哥两个
62905 次浏览 2024-06-10 提问
58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6-12 07:37:47 回答

(一)园地选择:   草莓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栽后当年即可形成花芽,次年结果,因此草莓可一年一栽,也可多年。栽培草莓地块宜选在土壤肥沃、平坦、灌水、排水方便的地方。有旱风及晚霜为害的地方,有地下害虫如:金龟子、线虫的地方、盐碱地等都不宜选作草莓园地。 
(二)土壤准备:   选好园址后,对土壤精耕细作、施肥,对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草莓栽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防治地下害虫。最好是先种一年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等来抑制杂草,增加土壤肥力。前作物收获后,再深翻、施入足量的有机肥(要求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最好另加50kg三元复合肥,耙平,使土壤沉下去,或用镇压器轻压,以便植株栽到正常深度,避免幼苗下陷,埋住苗心,影响成活。经过深翻、施肥,促进土壤熟化,再进行整地作畦。要求达到平、绵、松,适当镇压或浇水沉实。生产中多采用2~3年轮作或一年一栽制,为减少果实污染,提高果实品质,达到年年丰产。 
(三)栽植时期:   栽植适期因地区不同而异,生产中多以秋季栽植为主。在暖和而潮湿的气候,最好是阴雨天,这样的条件下适宜栽草莓。在黑龙江省以7~8月份为宜,大棚9月上旬,高效节能温室可延迟到10月上旬为宜。这时正是雨季,匍匐茎已发育良好,定植之后秧苗恢复生长快,积累营养快,容易形成花芽及有利于准备越冬,对母株越冬及来年的产量有利。
(四)栽植方式及密度:方式常用的有行列式、地毯式以及畦栽。     
1.行列式:按一定的株、行距将草莓栽成单行或双行(列),发出的匍匐茎彻底除去,一直保持成行或成列。单行和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行距为50—70厘米。双行栽时株距离15—20厘米,小行距50—70厘米。这种方式适用于发匍匐茎少的品种,田间管理容易,便于施肥、灌水、果实采收等,营养集中于植株,发出的分枝多,花茎多,果实品质好,产量也高。但是需苗量多,摘除匍匐茎费工。      
2.地毯式:定植时株、行距比行列式的稍大,如行距为60—8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以后任匍匐茎生长,布满整个园地而成地毯状,次年当匍匐茎过多时再除去,田间一直保持地毯状态。植株密集,昼夜温度变化比行列式的小,植株生长快,植株多,老株衰亡,新株代替,自然更新快。土壤中的根量也比行列式的多,而且分布得较深,因而土壤中的肥力被利用得比较充分,产量高,这种栽植方式适用于气候严寒的地区,以及发生匍匐茎多的品种。地毯式栽植的草莓产量高,植株密集有自行保护作用,越冬性强,缺点是管理困难,果实品质不如行列式栽植的。       
3.畦栽:适用于小面积栽培或保护地栽培。畦长10—20米,宽1.2—1.5米.畦埂宽30厘米。每畦栽6行,株距15—20厘米,行距20—25厘米。可用高畦、低畦及平畦,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而定。       
 以上几种栽植方式都可以在垅上或平地栽植。垅栽的有平垄和高垄,如高垄则垄高15厘米,垄宽50厘米,垄沟宽20厘米,每垄栽两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20厘米,拐字形栽。 
(五)品种配置:   在草莓园内配置授粉品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个草莓园的品种不宜少于3—4个,有主栽品种,有授粉品种,以及早、中熟品种等。主栽品种面积应该大些,与授粉品种相距不宜超过20—25米。同一品种应集中栽植,便于采收和管理。早、中、晚熟品种也应搭配开,在坡地大面积栽培情况下,早、中熟品种应栽在较高的位置。高地春季土温上升快有利于提早结果。 
(六)栽植方法:   栽植草莓要避免中午炎热的时间,以免秧苗萎蔫,最好在阴天下雨之前进行。定植时按苗木级别定植,大苗株行距放宽,小苗可加密,定植掌握好深度,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   大面积栽培也可以用开沟法,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栽植,沟深6—10厘米,宽15—20厘米,在沟内充分灌水,而后“坐水栽”,根系与土壤、水分接触,这样在晴天中午都可以栽植。栽后一周内每天或隔天灌水一次。有条件的地方,或定植时秧苗发蔫,栽植之后进行覆盖,4—5天之后去掉覆盖物,秧苗迅速恢复生长。

2024-06-12 07:37:47 回答

你好,这样子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的方法介绍
草莓园应选光照充足,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前茬作物为豆类或葱蒜类蔬菜地为宜,园地应先行除杂草、灭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5-6厘米),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
1周后,亩基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氯化钾50千克。结合深翻园地,精细整地,做成高20厘米,宽50厘米的畦面,畦沟宽30厘米。大棚长度以20米为限,内有4畦。  1、中耕与施肥。中耕松土,利于有机物分解。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2024-06-12 07:37:47 回答

1、中耕与施肥。中耕松土,利于有机物分解。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2、花芽分化前期的管理。9月上旬移栽的草莓苗,除及时补充水分外,应加盖遮阳网遮荫。网离地面1.2  米,便于人员操作。要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及腋芽和匍匐茎,保持5-6片叶。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和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及较低温度,促进顶花序和腋花序的分化,时间有月余。
3、灌排方法。在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若天旱,应5-7天灌水1次。用橡胶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属管进行穴灌,既省水,又能保持畦土疏松。秋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草莓园四周应早做排水沟道,使棚内畦沟水能排尽。
4、加盖塑膜。10月至11月上旬,是草莓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江准地区,“立冬”后盖地膜,“大雪”前覆盖大棚膜,使棚内气温保持在28-30℃。“暖冬”年份,“冬至”时节加盖中棚塑膜。“冷冬”年份则应同时盖上大、中棚塑膜。总之,“小寒”至“大寒”时节,棚内气温应保持在25℃以上,至少也在23℃以上,只有满足以上气温,草莓才能正常生长。
5、通风操作。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花期棚内放养蜜蜂,可在大、中棚两头另做尼龙丝网,便于顺利通风。大棚通风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希望可以帮助你。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791804313659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