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安装规范有哪些?



				
				
记住我88
13740 次浏览 2024-06-07 提问
137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6-09 09:38:42 回答

避雷针制作、安装  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  b屋面上的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  c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  d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  1、避雷针制作  1)  根据图纸要求在土建进行避雷针基础施工时  ,  预埋好地  脚螺栓等。  2)  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料。如果针尖采用钢管制作  ,  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  ,  用  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  ,  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两节找直焊好。  2、避雷针安装  将支座钢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  ,  焊上一块肋板  ,  再将避雷针立起  ,  找直、找正后  ,  进行点焊  ,  然后加以校正  ,  焊上其他三块胁板。最后将引下线焊接在底板上  ,  清除药皮刷防锈漆。  3、支架安装  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  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  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埋注支架所有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支架安装  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  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要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注意的质量问题:  焊接处一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掉,刷上防锈漆。  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

2024-06-09 09:38:42 回答

安装注意事项如下:
   (1)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应连接成一个整体。
   (2)不得在避雷针构架上架设低压线路或通讯线路。

2024-06-09 09:38:42 回答

在卫星通信天线背后  1200  角范围内,相距接收天  线罩  3  米左右的地方安装防直接雷击避雷针,

2024-06-09 09:38:42 回答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级别的防雷需要的避雷针规格都不一样。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2024-06-09 09:38:42 回答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为此,就“折线法”和“滚球法”的计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节省投资,但建筑物高度大于20  m以上不适用;“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投资成本相对大。  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因此有必要对电力系统常用的“折线法”和国标的“滚球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1“折线法”避雷保护计算  “折线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L/  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就规定了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图。  1.1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  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用公式  ?  式中:Rp——保护半径;  h——避雷针的高度;  P——高度影响因数。  其中,P的取值是:当h≤30  m,P=1;当30  m  的h的纯数值;当h>20  m时,只能取h=120  m。  1.2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保护半径的计算  a)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  式中:Rp——避雷针在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p——被保护物的高度;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b)当hp<0.5h时,被保护物高度hp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  2“滚球法”避雷保护计算  “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  50057—994(2000年版)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见表。  ?  应用滚球法,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可见以下方法及图2。  a)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  距地面hR处作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A,两点。以A,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这样,从弧线起到地面就是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避雷针在hP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公式[2](4)计算确定  ?  式中:  Rp——避雷针保护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R——滚球半径,按表确定;  hp——被保护物的高度;  R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b)当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  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p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并作为圆心,亦可见图2。  ?  3“滚球法”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存在的问题  3.1?存在问题  用  “滚球法”计算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保护范围可以很好地得到确认,但用“滚球法”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却存在较大的误差。“滚球法”是以避雷针和被保护物所在平面为一无限延伸的平面作为前提的,当被保护物位于屋顶天面时,天面不是一个无限延伸的平面,况且,当滚球同时与避雷针尖和天面避雷带接触时,滚球和天面之间不存在确定的相切关系。因此《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将不能直接运用。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927011489868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