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称谓?



                    
                    
缘来是你69
15764 次浏览 2024-05-14 提问
143

最新回答 (2条回答)

2024-05-14 回答

不知道楼主说的是《管子》这本书,还是管仲本人的思想。如果是前者,现在一般认为,《管子》一书不是管仲自己写的,是后人托名伪作的,但这本书内容比较庞杂,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综合法家法、术、势三派,对法律和“法治”有详细论述,另外还夹杂道、儒两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法律思想的重要着作。
不管这本书是谁写的,我们先来看看《管子》里对于“皇、帝、王、霸”的解释。《真法篇》里面有这样的记载:“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都王,谋得兵胜者霸。”后人根据全书的思想,把这句话解释为:将混浊一体,气质未分的世界加以判别,使之明道的是皇;体察天道,循道而无为的是帝;使道达到成功,为而无以为的是王;当今之世,虽于道未备,于德未至,却所谋必得,用兵必胜,为而不贵的便是霸。
有了这个解释,还是让人云里雾里,关键是这个“道”是什么意思。这里所说的道,既不是道理,也不是道德,或者道路,事实上这个道究竟是什么东西,一直困扰着后人,从没有真正统一的定义。比较有分量的解释是,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事物普遍规律,儒家认为道是处理事情的具体办法,佛家认为是宇宙万物蕴含的最高真理。考虑到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中国还不受佛教影响,我们排除第三种解释,比较前面两种,我认为道家的解释比较符合《管子》一书的内容。
既然道是宇宙的本质和客观规律,那么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发现这些本质和规律的,只能是指盘古、伏羲、燧人、神农等这些传说中的先祖了,就是所谓的“皇”;而所谓的“帝”,就是能够察觉到道的存在,并遵循道的统治者,估计就是指后来的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等,他们遵循了先祖的统治模式,成就了道家所谓的“上古盛世”;然后的“王”,就是在人类脱离远古的大同社会以后(实际上就是阶级社会出现之后),通过体察道的方式,最终获得成功的统治者,也就是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最后是“霸”,也就是不再通过道的方式,而是通过武力、计谋的方式获胜的君主,现在所谓的霸一般指以春秋五霸为代表的各诸侯国君主。从时间顺序来看,就是“由皇而帝,由帝而王,为王而霸”,这反映了我国战国前漫长时期里的几个重大历史变革。
如果光从这四个字的本意去看,我们也可以看看它们的涵义。
皇:皇是上古君王祭神时戴的一种帽子。《礼记·王制》说“有虞氏皇而祭,夏后氏收而祭,殷人哻而祭,周人冕而祭”。“皇”、“收”、“哻”、“冕”都是指主祭人在祭祀时所戴的帽子,“皇”是一种用羽毛装饰的帽子,把“皇”字拆开来看,“白”是帽子的形状,“王”是放帽子的架子的形状,整个字象帽子搁在架子上,所以引申出自上覆下的意思,再引申出“大”的意思。最早的君王称大君,所以,也称皇。
帝:古人祭天叫帝。古人的祭祀活动都须用柴,连最庄严的社庙、稷庙都是用柴编架表面涂上泥巴,“帝”字在甲骨文里就象一把捆束的柴,表示烧旺柴火,祭祀天神,正如把祖庙叫做宗。因此,如在祖庙主持祭祖仪式的部落首领叫做宗一样,古人把主持祭天仪式的部落联盟首领叫做帝。
王:王则是从另一种角度获得君王的称号的意义的。在甲骨文、金文里,“王”是斧头的形象,斧头最初是用作武器的,古书里记载,当诸侯们朝见周天子时,周王高高站在明堂之上,他的背后就是画着斧头形象的围屏,这种围屏叫“斧yi(户字旁里一个衣)”。这表明,斧头是王权的象征,因此,掌握着武器、操镇压之权的君王也就称作“王”。
霸:虽然也属于君王一类,但与皇、帝、王有着观念上的差别。“霸”的本义是月魄,作王霸义的“霸”是“伯”的假借字。“伯”最初是诸侯国的国君,后来又用来指诸侯之长。春秋时,周王室权力衰微,齐桓、晋文等王伯先后把持天子政令,为把这王伯与诸侯国君,诸侯之长的“伯”区别开来,借“霸”指导王伯,称他们为霸者,霸君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名分上与天子还是俨然有别的,传说在颛顼时,共工氏曾以强力霸九州,古人把这“霸”叫做“九禄而王”,不算正式的君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皇”存在于远古神话时期,“帝”存在于上古部落时期,“王”存在于阶级社会以后的夏商西周时期,“霸”本身不属君王,只是地方霸主,存在于春秋时期。
如果楼主说的是管仲本人对“皇、帝、王、霸”的理解,这个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也不难分析。首先说明一下,1楼所谓管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说法是错误的。管仲实施的改革,首在富国强兵,通过各种在当时看来不合规矩的手段让齐国富强起来,这个不合规矩,也就是不合周礼,这一点后来被孔子抓住攻击。
首先,孔子认为,管仲让齐国富起来,导致全国上下都习惯奢侈,这一点很不合适。《论语》有这样的记载:“或曰:‘管仲俭乎?’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所谓三归,按照清人郭嵩焘的解释,即为市租。“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桓公既霸,遂以赏管仲。”市租本应收归公有,但管仲却收归己有,供自己享用。按照孔子的理解,这当然是“不俭”、奢侈。孔子认为管仲的“尚侈”做法不合时宜,不符合“俭”的原则。管仲不仅自己奢侈,还带动了齐国奢侈的风气,这一点,孔子很不以为然。
第二点,孔子认为管仲的做法违背了“礼”,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周礼。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其政治谋略与实践行为,本身就体现着对旧秩序的破坏因素,具有对旧“礼”秩序的反叛意味。这对于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来说,自然不是一种合理行为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当有人问“管仲合礼乎?”孔子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管仲非礼行为的愤恨情绪:“邦君树塞门,管氏也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按照周礼,只有国君才有资格当门立照壁,才能在堂上设有献酬后回放酒杯的台子,而管仲却明目张胆去做了。管促的这种僭越行为,在孔子看来,是彻底的非“礼”。
孔子是儒家的先师,他都这么看管仲,可见管仲的行为,很不符合儒家的行为准则。事实上,他的思想和行为,原本就不是遵循某一家一派的学说,而是揉合了各派的思想,典型的实用主义代表。
其实管仲当时也只对齐桓公规划了称霸的前景,对于黄、帝、王,一概不提。我的理解是,并不是他忠于周王朝,不提称王,只提称霸;而是以当时齐国的国力,最多就是称霸一方,不可能取代周王朝而王天下。当时天下还有晋、楚、宋、鲁等强国(春秋初期,宋、鲁、郑、卫等都是大国),实力并不在齐国之下,齐国能够称霸就不错了,哪里能称王?非不欲也,实不能也。至于皇和帝,那就更虚无缥缈了。上面说了,管仲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代表,不会斤斤计较于这些名号,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
事实上,对于称帝一事,也不是没人敢做。几百年后的战国时期,秦齐两国非常强大,秦昭王就曾称西帝,还派人去让齐缗王称东帝。周王根本不敢说什么,天下其他诸侯也没办法,根本不敢兴兵去讨伐这些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可见形势确实比人强啊。管仲当时办不到的事情,换一个环境,就有人可以办到了。
“皇”的原义是“大”和“美”,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皇有皇猷,帝有帝德,史家推论史事,首推三皇五帝。其实三皇五帝的本身,并未尝自
称为皇,自称为帝,后人因他首出御宇,创造文明,把一个浑浑沌沌的世界,化成了雍雍肃
肃的国家,真是皇猷丕显,帝德无垠,所以格外推崇,因把皇字帝字的徽号,加将上去。是
意未经人道,一经揭破,恰有至理。到了夏商周三朝,若大禹,若成汤,若周文武,统是有
道明君,他却恐未及古人,不敢称皇道帝,但降号为王罢了。及东周已衰,西秦崛起,暴如
嬴政,凭借了祖宗遗业,招揽关陇间数十百万壮丁,横行海内,蚕食鲸吞,今日灭这国,明
日灭那国,好容易把九州版图,一古脑儿聚为己有,便自以为震古铄今,无人可及,遂将三
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合成了...............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都王,谋得兵胜者霸”。通观《管子》全书,按其本意来解释这几句话,意思是说:将混浊一体,气质未分的世界加以判别,使之明道的是皇;体察天道,循道德而无为的是帝;使道达到成功,为而无以为的是王,当今之世,虽于道未备,于德未至,却所谋必得,用兵必胜,为而不贵的便是霸。古人据此而理出一个顺序叫做“由皇而帝,由帝而王,为王而霸”。这反映了我国战国前漫长时期里的几个重大历史变革,标志着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递。由这一变革,可以推知此前的“皇道缺故帝者兴”和此后的“王道废而霸业兴”两个历史变革。
总之,古人对皇、帝、王、霸的严格划分,以及由皇而帝,由帝而王,由王而霸,这一顺序的确立,生动地反映了战国前,漫长时期的历史进程,正如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所说“照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皇就是完全的神话时代,帝是原始公社社会,王是奴隶制的社会,霸是封建社会

2024-05-14 回答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皇为上,帝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所以——皇帝意思是一样的。。不能说天比地厉害,也不能把地排到天前面吧。
——————————————————
王字中,这三横则代表天、人(或动物、物)、地三种不同的层级。一竖则代表能够将这三种不同层级紧密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人(或动物),如果不能有机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组合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真正的王。所以王就是能够将天、人(或动物)、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人(或动物)。
霸与王。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
这2个意思也是相等的。

扩展回答

古代的称谓

那天查查  三皇五帝  .看见一些东西,有点不理解,请教请教专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家
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分别有什么解释??
请问.皇 帝....哪个更高.更大....???

古代如何称谓玉

如瑶和珏,其它的呢?高手们帮忙啊

生旦净末丑是如何称谓的

只知道是戏曲里面的角色称号,但不知怎么区分.

古代的椅子

古代的椅子背上有一个花,样子和太师椅子查不多.

古代“家”的叫法

在古代里,“家”还能叫什么?是住宅那个“家”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81320047378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