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清楚常用的中碳钢有哪些请知道的能详细来说一说吗?



				
				
爱吃牛蛙的鱼
88879 次浏览 2024-06-10 提问
129

最新回答 (5条回答)

2024-06-10 回答

一、目前市场上标准件主要有碳钢、不锈钢两种材料。(一)碳钢。我们以碳钢料中碳的含量区分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以及合金钢。1、低碳钢C%≤0.25%国内通常称为A3钢。国外基本称为1008,1015,1018,1022等。主要用于4.8级螺栓及4级螺母2、中碳钢0.25%0.45%。目前市场上基本没使用4、合金钢:在普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增加钢材的一些特殊性能:如35、40铬钼、SCM435,10B38。芳生螺丝主要使用SCM435铬合金钢,主要成分有C、Si、Mn、P、S、Cr、Mo。(二)不锈钢。性能等级:45,50,60,70,80主要分奥氏体(18%Cr、8%Ni)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可焊性好。A1,A2,A4马氏体、13%Cr耐腐蚀性较差,强度高,耐磨性好。C1,C2,C4铁素体不锈钢。18%Cr镦锻性较好,耐腐蚀性强于马氏体。目前市场上进口材料主要是日本产品。按级别主要分SUS302、SUS304、SUS316。

2024-06-10 回答

橱柜钛晶板和晶钢板的区别:种中碳钢和钛晶在类别上一样,其核心都是中密度板,只是在外包材料及工艺上不同,而晶钢门被误解为最差,是因为你在市场上看见的都是采用玻璃贴膜制作的低档方式,晶钢板是现有板材中仅次于改性树脂仿大理石的橱柜台面用面板的第二种最优良的板材,其核心是全塑外表面贴高强PVC颜色片。从其核心你就知道全塑板和中密度板如何能比,缺点也很明显,价格。全塑比中密度板贵得多,当然性能也不是碳钢,鈦晶,UV,烤漆这些板可以相比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2024-06-10 回答

一、目前市场上标准件主要有碳钢、不锈钢两种材料。(一)碳钢。我们以碳钢料中碳的含量区分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以及合金钢。1、低碳钢C%≤0.25%国内通常称为A3钢。国外基本称为1008,1015,1018,1022等。主要用于4.8级螺栓及4级螺母2、中碳钢0.25%0.45%。目前市场上基本没使用4、合金钢:在普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增加钢材的一些特殊性能:如35、40铬钼、SCM435,10B38。芳生螺丝主要使用SCM435铬合金钢,主要成分有C、Si、Mn、P、S、Cr、Mo。(二)不锈钢。性能等级:45,50,60,70,80主要分奥氏体(18%Cr、8%Ni)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可焊性好。A1,A2,A4马氏体、13%Cr耐腐蚀性较差,强度高,耐磨性好。C1,C2,C4铁素体不锈钢。18%Cr镦锻性较好,耐腐蚀性强于马氏体。目前市场上进口材料主要是日本产品。按级别主要分SUS302、SUS304、SUS316。

2024-06-10 回答

普通钢为碳素钢,即铁碳合金。依含碳量的高低,分为低碳钢(欲称熟铁)、中碳钢和铸铁。一般含碳量小于0.2%的叫低碳钢,俗称熟铁或纯铁;含量在0.2-1.7%的叫钢;含量在1.7%以上的叫生铁。在钢中含铬量大于12.5%以上,具有较高的抵抗外界介质(酸、碱盐)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根据钢内的组织状况,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奥氏体型,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依据国家标准GB3280—92规定,共有55个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较多的有奥氏体型不锈钢(有人称之为镍不锈)和马氏型不锈钢(有人称之为“不锈铁”,但不科学,易误解,应回避)两大类。奥氏体型不锈钢典型的牌号为0Cr18Ni9,即“304”和1Cr18Ni9Ti。马氏体型不锈钢比如有制造刀剪的不锈钢等,牌号主要有2Cr13、3Cr13、6Cr13、7Cr17等。由于这两类不锈钢组织成分的差异,使其内装金属显微组织也不相同。奥氏体型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较高的铬和镍(含铬在18%左右,Ni在4%以上),钢的内部组织呈现一种叫奥氏体的组织状态,这种组织是没有导磁性的,不能被磁铁所吸引。常用来作装饰材料,如不锈钢管、毛巾架、餐具、炉具等。制作刀剪类的不锈钢要采用马氏体型不锈钢。因为刀剪具有剪切物品的功能,必须有锋利度,要有锋利度必须有一定的硬度。这类不锈钢必须通过热处理使其内部发生组织转变,增加硬度后才能作刀剪。但这类不锈钢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导磁性,可被磁铁吸引。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有磁性来说明是不是不锈钢材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您,望采纳

2024-06-10 回答

一般常见的有碳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碳钢螺栓一般有:低碳钢,如Q235为代表的材料;中碳钢,如35、45#为代表的材料;合金钢,如40铬钼为代表的材料。不锈钢,如0Cr18Ni9TiMn为代表的材料.铜及铜合金:紫铜,黄铜(H62、H65、H68)。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2723600864410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