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什么时候使用玉器?



                    
                    
喝茶的樱桃
68379 次浏览 2024-05-10 提问
66

最新回答 (3条回答)

2024-05-10 回答

中国玉器的历史与发展
玉雕是人间的瑰宝,世上的珍奇。中国的玉器有数千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构思奇特,风格独具,技艺精湛,高雅别致,艺术造型深切动人,在表现手法效果上更是丰富多采。它是中华文明艺术的起源,是我们人类祖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玉文化作品的诞生,是从古代旧石器晚期开始的,人类祖先这时已懂得将彩石加工成装饰品,或一些祭祀用品。接着,发展为人们能识别出更为绚丽晶莹的和田玉,这时便慢慢取代了彩石的地位。绵延至今八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玉器在艺术品中的地位也从不间断。由此可见,玉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已成为民族特色文化。玉文化这么讲一点不过分,玉与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密不可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固然道出了玉与人的关系,而且更直接是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注解记载了:“石之美,有五德”这一说法。可见玉代表着君子雅士的高雅温润的风度,象征着“仁、义、智、勇、洁”这“五德”儒家思想。所以我们看到的好多玉器作品,题材等一切情品操守,以及一些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皆以玉器为盟。或以玉来比喻形容一些历史、人和事物等诗歌、小说、歌曲等作品的话题,数不胜数。无休止的探讨研究课题,对我们玉器专业学习玉文化的悠久历史,弘扬民族文化这一传统东方瑰宝,有着深邃的重要意义。
人类从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就是学会制造和使用玉做工具的过程。我们的祖先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和使用比石头美的玉材料。每每遇到那些色泽晶莹、纹理别致、份量较重的“美石”,便会油然产生喜好和珍惜之感。他们对于稀奇难得的材料,在加工程度上会加以特别的重视,进而便钻孔穿绳,随身佩戴。久而久之,人们就能识别、使用和收藏玉石制品。这就是人对玉最早的接触,从这开始就有了最早的玉器。
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至4000年前这段时期,在长江、黄河流域,玉制品琢磨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山东大汶口文化中,已经有相当精美的玉器出土。山东博物馆《谈大汶口文化》中有记载:“大汶口文化的工艺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富有特色的花行玉串饰、穿孔玉铲、透雕象牙梳、镶嵌松绿石的古雕桶以及塑性兽形器。”镂雕工艺的进步和琢磨技艺的精深程度,反映了当时的氏族内部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雕琢技术力量。这一切都表明大汶口文化时代的居民对相玉琢玉的技能已经相当高了。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山东日照发现的类似商代饕餮纹饰的著名玉锛,制作加工深厚。这件玉锛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交界处的一件产品。它上面的纹饰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商周的青铜器上。它已不再是一般的工具或生活用品,而开始具有皇家特征,被当作是上层人物的仪仗,或者说已经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财富。
古代玉制品起先作为石打石的工具,继而由于天然的美质,逐步发展为人类的装饰品和高档器件的镶嵌件,演进为单件的艺术品。由于人们特别的喜好和珍视,还作为殉葬品埋进墓中。
当社会从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发展,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玉制品因其瑰丽和罕见,便渐渐为少数人所占有,成了他们豪华的装饰和炫耀身份的手段,玉开始被打上阶级的烙印。中国的玉器发展到商周之世,无论在实践或理论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那时,社会上已有很多玉工作坊,形成了一个繁盛的制玉行业。琢磨抛光技术十分高超,透雕镂空也很出色。不但玉石的一般材料美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商墓出土的玉龟表明,当时俏色的运用价值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人类对玉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以纯熟的琢玉技艺,众多的玉器品种,玉器的广泛运用为基础的。
古人将玉视作高尚、纯洁、新善、吉祥的象征。古籍有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此乃“玉之五德”。“君子必佩玉”便是成为社会共同的认知。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以玉作为他们的象征和标志。
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当时最大的玉料,切成六块刻成印章,名曰玉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用玉作玺,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之一。
汉代琢玉工艺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器物造型有玉镯、玉环、玉佩、玉壁、玉蝶等等。
唐代是我们文化史上的高峰,玉文化也在唐代得到了巨大发展。贵族豪门用之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雕栏玉户”者是。另外,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用品亦渐开风气。诸多玉石饰品,如凤凰钗、翡翠钿、宝石环、琥珀钏等做工精细,花样繁哗罚糕核蕹姑革太宫咖多,深受妇女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扬州三首》中就有写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等。至于白居易在《素屏谣》中所述的“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细贴云母”则指明了当时珠玉镶嵌工艺的发展。唐代各地商业活动频繁,许多来自波斯、大食的胡商在中原开设店铺,专营宝石、玛瑙、象牙、猫眼等交易,这给扬州、苏州等地的琢玉、镶嵌工艺增辟了材料来源。同时,也使这些地方的玉器和琢玉技艺对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经历唐末五代战乱,玉器工艺在宋代有所恢复,宋时的玉匠们不仅掌握了镂空雕技巧,而且掌握了链条的制作技巧,其造型和雕刻技艺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为后来的秀丽精巧、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形成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此时,玉器除了陈设用品愈见功夫外,当时的艺人们已经在雄浑天然的子玉上动脑筋了。以子玉为材料制成的玉器名为“山子雕”。这种玉器保留和利用玉石天然优美的外观,表现画面丰富、层次重迭的题材,兼收并蓄其他玉器品种之长独树一帜。它的玉雕技艺繁难,将立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结合运用,需要以纤细的工具精心雕镂方能有效。扬州博物馆藏有一个元末时期的山子雕,由白玉子玉制作,表现的是“竹林七贤”的题材,可视为扬州山子雕初期作品。
明清两代,琢玉工艺更趋繁荣,生产既有个体作业,也有大小不等的手工作坊,品种愈多,工艺愈精。至明代后期,山子雕作为独特的玉器品种已经格调一新。现扬州文物商店保藏的山子雕《南山寿星》,层次清晰,疏密合宜,人物刻画传神而含蓄,树木流水具有质感,其工艺技巧较前大为精进,给后来的大型山子雕制作作了准备。
玉雕工艺到了清代,可以说是诸品皆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
由于通往西域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扩大,久负盛名的新疆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运入内地。加之缅甸翡翠输入和东北新山玉的运用,玉石资源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促进了玉器工艺在传统基础上的多方面发展。制作技法更加娴熟和完美,形成了擅长制作大型玉山的扬州,以琢磨精巧著称的苏州、以集拢全国名工巧匠的清宫造办处为中心的琢玉业。
乾年间(1736—1776)琢玉工艺更是进入了全盛时期,乾隆本人更是有“玉痴”之称。那时的玉器,在品种上,有用于观赏陈设的有炉、瓶、灯、塔,也有花卉、鸟兽;结合实用的有碗、盘、壶、杯,也有水盂、镇纸等文房用品;作为仿古器物的熏、鼎、尊俱备;作为人体类型的神、佛、仕女均有。在技艺上重于精琢细镂,与规整古朴之中洋溢着典雅秀丽的韵味。其中扬州的链条瓶、炉、塔等品种,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享有盛名。乾隆年间的扬州,也是宫廷大型玉器制作中心,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重达千、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如故宫历代馆展出的《会昌九老图》、《关山行旅图》和珍宝馆展出的《大禹治水图》等玉山。这些大型玉器,其琢玉工艺异常繁难,不仅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还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确实是当时劳动人民和广大琢玉人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玉石虽然是一种珍贵的东西,但不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也只是“璞玉浑玉”,而无足轻重。就不能成为经济上的“价值连城”和艺术上的“稀世珍宝”。古往今来,琢玉工艺一直沿袭传统的手拉脚踩、钻打砂洗的原始操作方式,“琢磨”形象说明“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一件产品少则一月,多则几年,均需花费艺人大量劳力。1974年,机械玉雕机的研制成功,代替了长久以来原始的磨玉坐凳,结束了琢玉艺人手拉脚踩的繁重体力劳动,也使玉雕工艺朝着现代化的发展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作为天然形成的矿物质——玉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说“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而不可再。它的质地、色彩、纹理、晶莹度等不同,从鉴定玉质到设计琢玉成器经历了三千多年的艺术实践,历代的琢玉技艺又不断丰富,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科学——琢玉学。
玉深入到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宗教各个领域,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石之一。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追求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连绵不断,传承至今。纵观中国玉器的起源和发展,在这浩如烟海的玉器创作的历史长河中,从各朝各代的出奇传世作品当中,我们可以领会到中国传统琢玉学和琢玉的技艺,是对人类创造的一大贡献,也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一宗宝贵的艺术科学财富。

2024-05-10 回答

查海遗址先后出土了2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包括 、匕、斧、锛、管、珠等,均为切割和磨制而成。所用的哗罚糕核蕹姑革太宫咖质料,经专家鉴定,全部是阳起石、透闪石等真玉中的软玉。其中玉 ,做工精巧,令人称绝,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早的真玉器。
所以可以推测,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玉器。

2024-05-10 回答

中国最早是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作为装饰的玉器了

相关问题

页面运行时间: 0.064552068710327 秒